如何看待44岁的“余纯医生”创始人张锐的去世?

2065 438+06 16 10月5日晚,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锐先生(春雨博士)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在社交网络上,许多行业内外的企业家表达了他们的遗憾和哀悼。

"公司目前正在处理张将军的善后事宜."65438年10月6日晚,余纯博士在电话中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公司各项业务运行正常。“我们是一个介于医生和用户之间的服务模式的平台,我们的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65438年10月6日,余纯博士在讣告中表示,张锐的相关职责暂时由联合创始人李光辉执行。“余纯博士目前正走在全面盈利的道路上。张锐先生的突然离去,不仅是余纯博士的巨大损失,也是企业家,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的巨大遗憾。”

张锐的突然去世也引发了企业家圈的反思。创业不易,移动医疗创业更难触及传统医疗体系。然而,早在四年前,也就是2012年9月29日,在张锐创业一年多的春雨博士在微博中表示,mhealth是一个我可以也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正在获得close的B轮融资。

意外死亡

公开资料显示,张锐是安徽人,中国人民大学生物学学士,新闻学硕士。曾任京华时报原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原副总编辑,2011离职创办移动医疗企业春雨医生。

据披露,春雨医生是一个移动医疗平台,由张锐、李光辉、白怡于2011年7月创办。根据春雨医生2016年6月发布的数据,春雨医生平台已聚集9200万活跃用户,41000名公立医院专业医生,每天处理33万医疗问题。

在2011的夏天,余纯博士成立了。当年6月11,进行了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随后余纯医生APP正式上线。2012年9月,我们进行了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65438+2004年8月,春雨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创下国内移动健康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据财新2016年6月报道,春雨医生已完成Pre-IPO融资12亿元。2015年度,在线咨询业务实际收入13亿元,利润3000万元。计划分拆打包上市。目前a股合并或新三板两大计划仍在犹豫中。

尽管融资不断,但张锐在2015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他真的很焦虑,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觉前,他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而早上起来,他又振作起来,鼓励自己说,他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那么有价值,他一定会拿到钱,但这只是命运。”

余纯博士,上述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张先生的作息非常规律,每天朝九晚六工作九到十个小时。“但作为CEO,他的工作日程每天真的很满。”。,

余纯博士在他的讣告中说,张锐先生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先驱。从京华时报到网易,再到春雨医生,张锐先生准确把握了两次互联网革命的机遇,成功实现了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服务”的跨越。就在今年8月,张锐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

讣告还称,张锐也是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最积极的探索者。从“轻问诊”到“空中医院”,再到“电子健康档案”,再到“在线问诊开放平台”,张锐逐步将春雨医生打造成互联网医疗入口和平台级应用,整合医疗资源各环节,将互联网医疗从以医养医升级为以医养医,有望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实现各环节同利。

寻找盈利模式

毫无疑问,张锐的死不仅引起了公众对企业家健康的关注,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

虽然从市场层面来看,移动医疗的市场数据表现不错。据艾媒咨询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2亿元,201843亿元。

就在6月,国家卫计委表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增速达到20%以上,而据统计,从2015到2016,短短两个月就有近十个移动医疗互联网项目获得融资。

艾媒咨询相关报告显示,在线医疗行业App月使用量从2015年到12年逐月增长,到1710亿次,超过PC(基本稳定在4亿次),差距不断扩大。据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移动终端的灵活性和健康管理需求的高频率。

在资本寒冬到来之前,资本对移动医疗行业的青睐也很明显。《国家商报》此前报道称,相关数据显示,2015,互联网+元年,移动医疗领域共发生221起投融资,比2014增长445.4个百分点。

在今年65438+10月27日,健康元() (,SH)发布公告称,旗下全紫子公司天成实业与邢树林等人签订认购协议。天成实业以3000万美元认购杏林780531d系列优先股。

3月14日,医美o2o平台新耀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结合已披露的融资估值报告,新氧估值已追平余纯博士。

然而,今年8月,随着首批移动医疗160(宁远科技:)裁员三分之一的消息传出,移动医疗的盈利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新三板160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为2371.98万元,亏损达到71.368万元。

春雨医生作为行业龙头,2065.438+05年实现收入654.38+0.3亿元,利润3000万元,但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春雨医生的盈利,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张锐此前曾表示,上市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管理层要求的。

北京陈鼎医疗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曾多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对移动医疗盈利模式的担忧。10年6月6日,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上述观点。

史立臣表示,国内移动医疗的盈利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国内医疗相比国外,门诊费用低很多,利润微薄。很多app都是以诊疗为主,这一块在国内医院大多是免费的。另外,一些移动医疗企业试图在药物上寻找突破口,无论是药企还是医院都难以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资源,这也使得留给企业本身的空间不会太大。

“目前还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史立臣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政策支持,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利益分配存在矛盾。他还认为,之前推广远程医疗的城市也因为利益分配的矛盾遇到了困难。

创业不易。

张锐的突然去世也引起了企业家圈的反思。

“目前,我们正走在全面盈利的道路上。张锐先生的突然离去,不仅是余纯博士的巨大损失,也是企业家,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的巨大遗憾。”余纯博士在他的公司讣告中说。

“作为西祠和博客时代的网友,我只和张锐吃过一次饭。他很早就从传统媒体跳出来,思维一直领先于同龄人,这无疑是媒体人转型的先行者。”《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吕感叹道:“我只知道张锐这个记者。创业的张锐,我一次都没谈过,可惜了。”

作为互联网创业的先行者,杭州同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江涛在朋友圈表示万分抱歉,并为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祈祷。

“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张锐,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倒下了。但正是许多像张锐这样的企业家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进步!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英和脊梁!我从来不认识他,但是我夸他!也希望余纯博士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记者遇到的一位国内知名资本市场人士这样认为。

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向《国家商报》记者感叹,创业初期,他很担心融资找资金,但融资时又很担心怎么赚钱。

国内知名PE人士、浙江华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对国家商报记者表示,大部分医疗互联网创业者不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受困于非市场的国家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的过程特别艰难,大部分创业者还没有走出来。即使是行业的开创者余纯博士,也尚未形成高效的商业模式,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宗认为,今年是资本寒冬之年,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都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尤其是非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因为模式探索周期比较长,所以跌下来是必然的。但是,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因为前任的倒下而沮丧。我相信他们会面对艰难的创业之路,直到成功的彼岸。即使他们倒在路上,他们仍然会被打败。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