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企业跨国经营的税务筹划容易吗?

由于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税种、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广泛差异,为企业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都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在科技进步、通讯发达、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跨国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流动更加便利,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国际税收筹划”在国际上早已是企业投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中国企业应从维护整体长远利益出发,摒弃偷税漏税等短期行为,利用国际税法的规则,提前做好安排和操作,使企业既能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受国际税法规定的权利和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一、什么是国际税收筹划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不同国家税法的差异,对跨国融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规划和安排,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减少或消除其对政府的纳税义务。国际税收筹划是国内税收筹划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其行为不仅跨越国界,而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国际税收筹划比国内税收筹划更为复杂。国际税收筹划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体是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纳税人;第二,税收筹划的过程或措施必须是科学的,只有在税法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精心安排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才能实现;第三,税收筹划的结果是获得节税。因此,偷税漏税虽然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但由于其手段是违法的,所以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畴。

二、国际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应深入了解各国的税收制度,以便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因为国际税收筹划的客观基础是国际税收的差异,即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税收制度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和机会。企业只有在充分掌握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及其具体税制的基础上,并考虑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税收筹划方案。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A)国家间税收的差异

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具体情况的税制,所以各国的税制存在一定的差异。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差异,如选择低税经营、确定纳税义务标准、税率和税基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此外,各国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是发展高科技、节能环保;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像发达国家那么集中,税收优惠的范围也广得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往往对某个地区或某些行业给予普遍优惠,税收优惠政策也相对较多。可见,各国税制的差异为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跨国经营者面临的税收法律法规越复杂,税负差异就越明显,筹划的空间就越大。

(B)避税地的存在

避税地是指为跨国经营者获得的收入或财产提供免税和低税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许多跨国投资者的青睐。由于避税天堂的税负很轻,如百慕大不征收任何所得税、股息税、资本利得税和销售税,也不征收预提税和遗产税,因此成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的理想之地。

(C)税务条约网络的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上各国之间签署的双边税收协定超过1000个,中国已与63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将越来越多,这将成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温床。由于税收协定为缔约国的居民纳税人提供了许多优惠待遇,跨国纳税人在选择投资国时必须关注这些国家缔结的协定网络。

(四)经济全球化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新的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为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自由化,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税负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因此跨国经营中的税收筹划意识也得到加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税收筹划的基础是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企业只有充分掌握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及其具体税制,并考虑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税收筹划方案。

三、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一)合理选择投资地点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1.充分利用各国税收优惠政策,选择税负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在跨国经营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负水平差异很大,各国也规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如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差别税率、亏损结转等。选择税收政策更优惠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必将长期受益,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要考虑到,投资地对企业的利润汇出没有限制,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以低所得税甚至免征所得税吸引投资;另一方面,对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进行限制,希望鼓励外国投资者进行再投资。此外,在跨国投资中,投资者还会遇到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也是中国跨国投资者在选址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应尽量选择与母公司所在国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国家和地区,避免国际双重征税。

2.尝试投资国际避税天堂。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三种税制,即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和低税制。低税制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为“避税天堂”,主要有三种:(1)纯国际避税天堂,即没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净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国家和地区,如百慕大和巴哈马;(2)只行使属地管辖权,完全放弃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如瑞士、香港、巴拿马等。对来自国外的收入或一般财产免税。(3)实行正常税收但在税制上对外国投资者规定特殊优惠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荷兰等。显然,如果投资者可以选择在这些避税天堂投资,他们无疑将免税,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跨国投资者的不同企业组织在税收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采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方式,子公司可以享受东道国提供的税收优惠,包括免税期,因为它们在国外是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的,而分支机构是外派企业的一部分,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但是子公司的亏损不能汇给国内的总公司,而分支机构的亏损可以汇给总公司。因此,在跨国经营中,可以根据东道国企业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比如海外公司初期,因为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可以采用分公司的组织形式。海外公司扭亏为盈时,如果及时转为子公司,可以获得很多分公司得不到的税收优惠。

(三)选择有利的资本结构和投资目标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企业的营运资本通常由自有资本(权益)和借入资本(负债)组成。各国税法一般规定股息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而利息可以作为费用列支,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企业应该选择适当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比如企业选择融资租赁,可以快速获得所需资产,保证企业的借款能力,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以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从而降低税基。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跨国经营者应重点了解投资国相关行业的税收优惠以及不同行业税收制度的差异。

(D)在关联企业交易中使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税务规划。

转移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通过内部转移交易确定的价格,通常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价格。转移定价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产品成本。国际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往往受跨国公司利益的支配,不容易受到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约束。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占很大比重,我们可以利用高低税的差异,借助转让价格实现利润的转移,从而降低公司的整体税负,保证整个公司制度的利润最大化。

(E)避免建立国际税务规划的常设机构。

常设机构,是指企业开展全部或部分业务的固定场所,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公室、工厂和工作场所。它已成为许多缔约国判断是否对非居民企业利润征税的标准。对于跨国经营,常设机构被避免,在非居民国家的有限纳税义务立即被避免。当非居民国家的税率高于居民国家的税率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跨国经营者可以通过货物仓储、库存管理、广告或其他辅助经营活动,而不是设立常设机构,实现在非居民国家免税。

(六)通过选择有利的会计方法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会计方法的多样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保障,跨国企业应选择符合国际税收环境的会计方法。为了减轻外商投资设立的公司的税收负担,跨国企业应重视东道国税务会计的研究,熟练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减少或延迟纳税。比如平均成本分摊,最大限度的抵消利润,减少税收。

此外,各种资金的提取、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政策等都是税收筹划的内容。

四、企业应重视国际税收筹划。

面对多变的世界经济气候和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其根本目的是使税收负担最小化。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跨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各国税收制度及相关信息。

要了解税制、税种、税率、计税方法、经营形式、收入种类、经营内容、纳税地点、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民俗等。在各个国家,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和税收安排。

(B)必须有多种选择。

跨国企业要综合分析形势,从各个角度设计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选择最有利的一个。

(三)要有全局观念

跨国企业要从全球宏观角度看问题。追求各项税负最小不等于整体税负最小,追求税负最小不等于收益最大。比如一个国家的税收情况对自己有利,但是这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都很恶劣,利用起来就亏大了。

(D)要有长远的观念。

税收筹划要有前瞻性,不能杀鸡取卵,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中国的跨国企业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总体税收计划和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