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杨河铀铍超大型矿床。

王某王果李延隆张磊朱明勇张光辉

(核工业216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1)接触带构造:白杨河矿床工业铀矿体主要发育在杨庄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构造中,以内接触带为主;铀矿体通常发育在距离接触带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大型矿体是平行于接触带发育的水平矿体,而垂直矿体则发育在远离接触带的岩体或地层中。沿构造裂隙发育的小规模次生矿体,矿床资源有限。

2)断裂构造:铀矿体之所以发育在杨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是因为接触带附近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不仅是铀成矿流体的通道,也是铀沉淀的场所。成矿流体中的铀沿断裂或裂隙运移时,渗透交代其两侧的岩石,使溶液中的铀含量逐渐增加,然后在适宜的构造环境中沉淀富集形成铀矿化,铀矿化多发育在次级断裂中。

3)花岗斑岩的控矿作用:铀矿化明显受花岗斑岩控制,所有铀矿化均产于花岗斑岩中或其附近。杨庄次火山岩中铀含量高,后期热液容易从中淬灭铀,形成富集于有利部位的含铀热液。其侵入通道可能被岩体东部的第四系所覆盖,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

4)热液作用:白杨河铀矿床热液成矿作用明显,热液作用类型可能多样,但火山后热液作用可能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按其特征可分为早期中高温热液作用和晚期低温热液作用。中高温热液作用规模大、强度大,与铀矿化关系明显,而晚期低温热液作用和晚期岩脉作用引起的热液作用相对较小,可能对铀矿化起转化作用。

5)蚀变:蚀变是铀矿化的直接表现,可作为铀矿找矿的直接标志,但蚀变的发育程度和强度决定了铀矿化过程中铀矿化的规模。蚀变规模大,说明热液蚀变持续时间长,参与蚀变的热液量大,带来的物质多,岩石中沉淀的铀多,从而形成更大或更富的矿体。

与铀矿床有关的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高岭土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紫黑色氟化和锰矿化。一般赤铁矿化和紫黑色萤石位于铀矿化内带,接近沥青铀矿等铀矿物,其次为高岭土、水云母和绿泥石化。一般规律是蚀变规模越大,强度越高,分带越清晰,铀矿化越好。

3.2创新

(1)勘探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

白杨河矿床铀多金属矿勘查不仅采用了地质、物探、化探(包括井内化探)、遥感等综合技术手段,还研究了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的勘查类型和不同勘查阶段的工程间距,初步进行了矿床的数字化建模,为实现数字化勘查奠定了基础。由于不同矿种在不同勘查阶段所需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同,为满足不同矿种的勘查要求,采用40m×40m作为基本工程勘查间距,同时满足了不同矿种的需要,这无疑对其他地区类似矿床的勘查工程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2)采矿(冶炼)工艺的创新

白杨河矿床为铀多金属矿床,铀、铍、钼矿体在空间上部分重叠,开采的矿体为混合矿,冶炼过程中必须采用分离技术。硼铁矿型铍矿是我国铍矿冶炼史上的首例,其选矿技术是开采的关键。通过科技攻关,解决了铀铍分离问题,铍矿石的溶解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4开发利用现状

白杨河矿床铍资源量已达到很大规模。为了开发利用铍资源,成立了新疆CNNC迪达和丰矿业有限公司。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依托国内科研院所,公司完成了实验室条件下铍的浮选试验,所选铍精粉达到了工业一等品的要求。该铍矿的开发利用将有效缓解我国铍原料短缺的局面[9]。

白杨河地区铀矿地质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确定了两个小型铀矿床。在20世纪70年代,中央场地的矿床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筑工程师试验性开采,矿山在20世纪80年代末关闭。在此轮探矿勘探中,对该矿床的铀资源进行了重新勘探和评价,并进行了铀铍矿石的浸出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铀矿石具有浸出率高、酸耗低的特点,可作为伴生矿综合回收。目前正在进行矿山综合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

5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在22 ~ 66线发现了新的铀矿体,铀资源已扩大到中等规模。目前杨庄岩体东部工作程度较低,其顶底界面保存较好,在顶界面附近已发现矿化。因此,该区是进一步勘探和盲探的重点区域。

从区域上看,雪米斯坦火山带的长度约为65,438±0.20km。在白杨河矿床东部发现了多处铀矿床、矿化点和异常点。通过近几年的找矿工作,在水根萨依地区发现了铀、钼找矿靶区,表明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有望继白杨河铀铍矿床后实施多个铀多金属矿勘查基地。

参考

王宝群,曹,谭昌年,等.新疆西准噶尔北部铀矿区综合调整报告[R].核工业二一六大队,1990。

刘刚,李延隆,李延隆,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地区1 ∶ 5万铀矿床区域地质调查[R].核工业216大队,2010。

陈奋雄,刘刚,张磊,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矿区二号矿区铍矿详查报告[R].核工业216大队,2008。

李延隆,张磊,王谋,等.新疆布夏尔县河沙哈西合力干地区铍矿详查区外围(东段)铍矿详查[R].核工业216大队,2009。

李延隆,张磊,朱明勇,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矿区东段铀稀有金属矿床详查[R].核工业216大队,2010。

王谋,李延隆,张磊,等.新疆布克赛尔县河沙哈西合力干地区铍矿详查区外围(东段)铍矿详查[R].核工业216大队,2009。

王谋,李晓峰,王果,等.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白杨河铍铀矿床地质特征[J].矿产勘查,2012,3(1):34-40。

王谋,王果,李晓峰,等.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南翼铀多金属成矿控制因素分析[J].新疆地质,2013,31 (1): 71-76。

张林。白杨河矿区伴生铍开发前景评价[M].核工业216大队,2000年。

中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实例

【作者简介】王某,男,1983出生,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3至今任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地质勘查院项目技术部主任,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2011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获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二等奖,2014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