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香港是亚洲最早有电力供应的城市之一。1888年,香港政府与香港电灯公司签订了第一份供电合同,将淡水抽至太平山顶,为港岛路灯提供电力。1890 65438+2月1晚上6点,港灯开始为港岛部分地区供电,包括中环商业区的路灯。第一个发电厂是湾仔发电厂,位于湾仔兴街,初期发电量为65,438+000千瓦。除了发电机厂,还有员工宿舍和办公楼。除了中环,今天的日街、月街、兴街、光明街、电器街都是第一批有电的地区。日、月、兴街的名称与圣的“三灯”有关,源于圣的“三才、天地人”。这三种光是太阳、月亮和星星,这意味着电带来了光。兴杰电厂于1922拆除。1910开始在西环路和外地人居住的太平山开始供电。为了应付需求的增加,港灯在北角炮台山兴建了第二座发电厂,于1919年投产,初期发电量为3000千瓦。电气路和动力街都是以电厂命名的。自1922以来,港灯一直为行走港岛北部的电车供电。北角发电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破坏。战后经过修缮,继续使用到1970年代末,后被拆除,建成住宅城市花园。

港岛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1968年,港灯在鸭洲兴建了一座全电脑化发电厂,使用燃油发电。于1981年完成,发电量1 MW。1978年9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港灯在南丫岛兴建更大规模的发电厂。1984建成后,逐步取代鸭洲发电厂。1989年2月,鸭洲发电厂正式停止运行,后改作海怡半岛住宅。

左边的烟囱是南丫岛发电厂的。

南丫岛发电厂位于南丫岛波罗嘴,占地50公顷,分三期发展。一期工程包括3台250 MW燃煤发电机组,于1984年完工;二期工程包括3台350 MW燃煤发电机组、1台55 MW燃气轮机和6台125 MW燃气轮机,于1965438年完工。2002年,两台现有的125兆瓦燃气轮机被改造成联合循环机组,可额外产生115兆瓦的电力。港灯于1981以土地收购。1983,香港前途未卜,利率高。当时负债累累的土地将港灯低价卖给了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