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因为唐太宗愤怒地砸碎了魏徵的墓碑才要退婚?为什么要断绝婚姻关系?
魏徵死后,唐太宗下令以一等大员的标准筹办其葬礼,还将魏徵的遗像安放在他常去凭吊、赋诗的凌烟阁。他还派人给魏徵立了一座纪念碑,并亲自题字。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唐太宗就亲自制造了一场破碑破婚的风波。他下令解除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并砸碎了魏徵的墓碑。这一举动不仅震惊朝野,也为后人留下了唏嘘的样本。
唐太宗为什么要这么做?
据记载,生前拥护太子李承干,极力推荐前中书侍郎杜和吏部尚书侯。然而,魏徵死后,李承干冒险发动了第二次玄武门之乱,争夺皇位,但失败了。杜和侯都是太子党。其中一个被降职,另一个被杀。唐太宗认为两人都是魏徵推荐的,因此怀疑魏徵也参与了任人唯亲。这时,一直受到魏徵器重的褚遂良见势不对,主动报告说,魏徵生前曾向皇帝出示过这封信。唐太宗听后更加愤怒,最后亲自推倒了魏徵纪念碑。
有学者认为,唐太宗之所以对魏徵如此愤怒,与当时的山东贵族和冠龙集团有关。当时,魏徵的职责是联络和监视山东贵族和冠龙集团,从而达到分离和操纵各大政治集团的目的。推荐了生于山东胜门的杜为相,还推荐了属于冠龙集团的侯为武将,相当于汇集了东西方的社会力量。
魏徵的行为不仅超越了唐太宗赋予的权限,而且有联合力量谋求权力的嫌疑,这是唐太宗所不能容忍的。甚至在魏徵死后,唐太宗也采取了极端措施。
过了半年多,唐太宗决定打高句丽,并夸口说魏徵生前劝他不要讨伐高句丽是一派胡言。不久,唐太宗为自己出兵失败感到羞愧,对群臣说,如果魏徵在这里,他绝不会让我犯这样的错误。反省之余,他下令重修魏徵的墓碑,让魏徵的儿子继承魏王的爵位。
似乎君臣在阴阳两隔后虽然有过伤心的决裂,但最终还是因为唐太宗的悔悟而得到了圆满的结局。但是,史书上记载的这些与事实相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