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给的期权有什么用?

公司给的期权有什么用?股票期权又称虚拟股票计划,是先将公司的所有权转化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虚拟股份,然后根据特定的合同条件,赋予企业管理者或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以一定的约定价格分享一定份额股权(虚拟股份)的权利。

公司期权具有以下特征:

1.一般来说,未上市公司会发放弃权奖励。且公司具有上市潜力和上市预期。

2.股票期权是一种未来的经济收益,它是不确定的。假设公司上市失败,仍然可以按照期权价格买入相应的股份,但是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但是可以私下转让。

3.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禁售期不少于2年。锁定期届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转让或出售)的股份数量。解锁期限不得少于3年,解锁期间原则上采用统一解锁的方式。

4.期权最初不产生任何交易,是未来的一个意向协议。你可以选择* *或者放弃行使的权利。到期后需要现金* *,公司会出售部分股份。

这是股票期权的另一种变体,它是随着大量非上市民营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在人力资源证券化过程中,股票期权可以依法转换为股票期权,特别适合解决民营企业和其他非上市公司面临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激励问题。

期权也有陷阱。

选项陷阱1:你拿了几个选项?

1,经常听创业公司的朋友跟我说,老板给20万期权,老板给50万期权。我问他,是价值20万美元的期权还是20万股的期权?公司的股本是多少?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2.我们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解读中国证券交易所。某B轮公司目前估值1亿美元,分为1亿股,每股价值1美元。公司的期权池占总股本的65,438+05%,即65,438+05万份期权,每份期权的价值也是65,438+0美元。公司确定的B轮行权价格为5美元。(随着融资轮次的增加,公司估值会上升,行权价也会上升,C轮的行权价可能变成65438美元+0.5。)按照正常的市场估值,公司希望在C轮达到3亿美元的估值。如果上市,参考同类公司,预计市值为15亿美元。(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3.那我们看看所谓的20万选项会有多少解读。第一个选项叫20万股,那么有多少股,歧义最小;第二个选项叫做价值20万美元的选项,这里的模糊性就大了。这可以是B轮估值20万美元的期权,所以是20万股,跟第一个一样。也可以是估值20万美元的C轮期权,所以是6.7万股。也可以是上市后价值20万美元的期权,那就惨了。实际上你被授予的期权只有654.38+0.3万股。

4.上述股数、估值、行权价是大家最容易上当的地方。其实最简单的衡量期权价值,你只需要知道公司目前估值多少,你的期权占股份的比例。双倍是你期权的当前价值。未来的价值取决于上市的预期市值和稀释比例,你也可以大致知道如果公司上市你能获得多少收益。用上面的案例,授予你20万份期权,占公司总股本的0.2%,现值20万美元。几年后上市,公司市值654.38+0.5亿美元。在融资的过程中,你的0.2%被三次稀释为0.067%,那么上市后期权价值为654.38+0万美元,实际收益为90万美元。当然,很多税都要可悲地扣。

5.上面的计算是最简单的版本。公司在融资上市过程中,会有股本拆分、稀释、投前估值、投后估值等N多项复杂的变动,是一场极其复杂的金融和数字博弈。但是大意是这样的。

应付策略

在加入创业公司之前,尽可能清楚地问这些问题。丁是丁,毛是毛。当然,有些信息属于公司机密,不方便直接透露,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你的期权每股的价值,授予的股数,行权价格,公司的大概估值,来计算出你的期权的大概价值。不想把以上信息解释清楚的公司,有很大的欺骗嫌疑。可以慎重考虑是否与这类公司合作。

期权陷阱二:中途退出得不到的期权。

1.无数同学在创业公司打拼了几年,在公司爆发前夕被踢出局。因为之前没有和公司沟通清楚,所有选项都没了。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期权操作机制是什么?

2.通常有三种退出机制。一种是你中途离开,可以把成熟部分的价格行权,从期权到股权,全部拿走,等待未来的变现。这是比较正义的;第二种是拿走一部分,具体比例可以提前约定或者当时和公司商量,也可以接受;最后一条就是只要中途退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所有选项都会立即失效。这可能是创业公司中最常见也最不靠谱的一个。

3.创业公司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中途离开的学生应该享受他之前创造的价值,所以我们说成熟的部分有权利行使和拿走。但公司背后的成长,主要是靠留守者和后来者的努力实现的。如果早走的人想占有这部分收入,是不公平的。而且,如果不断有人中途离职,把期权全部拿走,无疑会造成期权池枯竭,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局部锻炼是可行的* *。

4.当然,如果你退出股市,所有的期权都失效了,那就非常不公平了。你无疑是在否定早期创业者的所有努力和心血。最可怕的是,这会导致激励的彻底失效和博弈关系的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可以是一个流氓,在吸引人才加入时承诺大量的期权,一旦不满意就会被踢走。期权等于一张白纸,员工完全没有安全感。你如何保证同舟共济的创业文化?谁愿意为你工作?

5.不幸的是,上述情况非常普遍。一方面是老板刻意隐藏这种意图,员工很少关注。因为对于加盟上市公司来说,期权变现的可能性低,时间周期长,很多人并不把这个当回事。但是我们还是建议考生在选择Offer的时候,要问清楚有没有选项。一方面,你可以通过这个判断公司的诚意和可靠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有一天真的能套现呢?你可能会损失很多收入,但后悔就来不及了。

应付策略

还是要问清楚,不要留下灰色地带。大家的初心可能都是和一个创业公司走下去,一起走向胜利的彼岸。但是如果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也许你改变了主意,也许老板改变了主意。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多年的心血变成一张废纸。

选项陷阱3:口头承诺或书面确认

1.见过太多的口头承诺,没有兑现的选项。在意意面前,人品不靠谱,也不符合商业环境的契约精神。

2.因为A轮之前的公司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股权结构还没有完全确定,而且因为建立一个完整的期权池和分配方案需要相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几张纸的期权和持有协议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

3.B轮之后,公司需要有完整的期权计划,各种财务安排、股权安排、法律咨询、分配方案、授予流程、书面协议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在这个阶段,拿一个口头承诺或者签一张纸,都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信任。

4.期权的授予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我见过比较正式的颁奖现场是创始人、律师、人力资源高管都到场,然后把获奖的员工一个个请进来。创始人简单描述公司愿景和未来发展,由律师或HR解读协议核心条款,然后创始人和员工分别签署并交换协议,完成整个流程。记住,那是一叠法律文件,不是一张纸。

5.如果有很多员工参与期权的授予,很多公司会安排一个隆重的仪式,各种讲座,各种认真的谈话。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化企业文化,建立深度认同,激发正能量的举措。

应付策略

我们看看手头有没有期权协议。如果有,数一下它的页数,看看它的内容。要么你会感到沉重,要么你会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