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融资是指支付超过现金的购买价款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收购资产筹集资金的货币手段。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融资的活动。以下31篇关于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论文,朋友们写论文时不妨多参考一下。
摘要: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已成为资本市场不规范的重要表现。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偏好,利用CORREL函数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察了样本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排序。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绩效
文献评论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各国都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制约企业融资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企业融资策略、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方面。莫迪利亚尼和米勒(1958)利用马歇尔的市场均衡分析方法,论证了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自由流动、利率一致、没有税收的假设下,融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价值无关。平衡论学派的Robichek和Myers(1966)综合了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通过放宽无税负和无破产成本的假设来论证市场套利成本的存在,最小套利成本对应最优资本结构,并认为应权衡不同资本的收益和套利成本来确定融资方式。迈尔斯(1984)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框架,发现企业在使用不同融资方式时有一个优先顺序,即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詹森和梅克林(1986)认为,在市场日益完善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代理成本,企业最优融资方式的选择应使综合代理成本最小。奥普勒和蒂特玛(1994)认为,融资方式与企业在其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竞争程度和策略有关,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考虑破产清算可能对消费者和供应商造成的损失。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和陆(2005)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了融资方式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融资方式与企业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资产抵押价值、经济增加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张军等(2005)认为企业无论是权益还是负债都存在过度融资的倾向。朱德新和朱洪亮(2007)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该顺序不符合权衡理论或最优融资顺序理论。罗和段(2006)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生变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肖作平(2009)认为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控股股东对融资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债务水平受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可见,国内学者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经济学家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同,直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融资方式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效率。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功上市,在各自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与沪深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好的盈利能力和更高的成长性。然而,对于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A)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2004-2007年所有中小企业上市前一年的财务报告数据。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8家、50家、102家、202家,数据来源于中小板招股说明书。通过Excel中的C0RREL函数,计算出样本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金额与当年净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的相关系数,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判断选择哪种融资方式可以低成本、及时获得所需资金,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可变排列
本文用净利润和主营业务增长率作为指标来反映中小企业的业绩能力。严格来说,企业的绩效很难定义和衡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清楚地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盈利能力。净利润作为会计计量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收入和成本水平。作为销售规模、成本控制、资产运营、融资结构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营业务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性和业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预测业务扩张趋势的重要标志。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试图更准确地描述融资方式与中小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3)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可以通过相关系数的幅度来判断变量的相关程度,通过C0RR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标准如下:│r│=0完全无关;0 & lt│r│?0.3基本无关;0.3 & lt│r│?0.5低相关;0.5 & lt│r│?0.8显著相关;0.8 & lt│r│& lt;1高度相关;│r│=1完全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由R: r >的符号决定;0正相关;r & lt0负相关。
本文利用CORREL函数分析了2004-2007年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相关系数运算结果见表1。
根据运算结果,参照判断标准可以看出:
内源融资与2004年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85,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内源融资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42,相关性较低,其他各组数据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融资、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以内源融资、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回归形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用截距计算A,用斜率函数计算B,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a 1 =截距(净利润,内生融资)=12300593
b 1 =斜率(净利润,内生融资)=0.35。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12300593+0.35x
A2 =截距(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内源融资)= 0.19 B2 =斜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内源融资)=2.1。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0.19+2.1x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融资的增加,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都在增加,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斜率更大,表现出更高的增长性。
2.内源融资与2005年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85,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长期债务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41,两者呈较低的负相关,其他各组数据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融资和长期债务融资分别与净利润的相关性,建立了以内源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净利润为回归形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A3 =截距(净利润,内生融资)=7182656。
B3 =斜率(净利润,内生融资)=0.37。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7182656+0.37x
A4 =截距(净利润,长期债务融资)=48921568。
B4 =斜率(净利润,长期债务融资)=-0.16。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48921568-0.16x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步增长,而长期债务融资的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这可能是承担了过多的债务成本所致。
3.2006年内源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87,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其他各组数据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a+bx,A用截距计算,B用斜率函数计算。
A5 =截距(净利润,内生融资)=4479851。
B5 =斜率(净利润,内生融资)=0.32。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4479851+0.32x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步增长,研究结果与前两年相同。
4.2007年内源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83,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其他各组数据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a+bx,A用截距计算,B用斜率函数计算。
A6 =截距(净利润,内生融资)=3789509。
B6 =斜率(净利润,内源融资)=0.31。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3789509+0.31x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步增长,研究结果与往年相同。
结论
基于对我国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上市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与净利润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从回归方程中可以发现,净利润随着内源融资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留存收益的转换,净利润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内源融资的规模。部分样本企业表现出内源融资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正相关。总体而言,内源融资较多的企业利润质量和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样本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与净利润呈负相关关系。从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长期债务融资与净利润之间存在相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债务成本,如融资费、利息费等,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企业进入公开市场融资门槛过高,自身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依靠内源融资或股东扩股增资。向金融机构融资或发行债券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虽然融资成本摊薄了利润,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带来的收益足以支付融资成本。同时,债务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每股收益,债务融资可以节税。
参考资料:
1.[1]莫迪利亚尼,米勒M . h .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J].美国经济评论,1958(48)
2.刘建华,李建华.最优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金融与数量分析杂志,1966(1)
3.王晓华.资本结构之谜[J].金融杂志,1984(13)
4.张志勇,陈文辉.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J].中国企业出版社,2002 .金融经济学杂志,1986(76)
5.财务困境与公司绩效[J].金融杂志,1994(49)
6.张,赵,庄。中国中小板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风险投资,2012(6)
7.、陆、。债务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5(12)
8.金永红,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0(3)
9.张军,郑祖宣,赵涛。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融资偏好、最优资本结构还是过度融资?[J]。2005年世界经济论文(6)
10.朱德新,朱洪亮。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测试基于两个主要理论[J]。南方经济,20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