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举办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将举办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将举办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作为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之一,长沙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逐步完善。近年来,湖南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北斗企业和人才,支持北斗产业发展。

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将于1年召开。再过两天,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将在湖南长沙举行。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国际峰会在湖南举行?

我发现这里有很多文章。

论北斗企业,长沙是支持者。

长沙,网络名人,火遍全国。

小龙虾,现代中国茶叶店...,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事实上,在北斗高科技领域,长沙也是佼佼者。

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将全球组网,北斗系统的建成催生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已形成北斗五大产业区,并逐步呈现以重点城市为主导的集聚发展格局。北京、上海、长沙、深圳、广州等9个城市聚集了大部分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0年,长沙拥有的卫星导航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北斗产业“一站式”服务

不说别的,长沙专门从事北斗领域的企业就有100多家。

长沙还圈了一块地,建立了长沙中电软件园,这里聚集了近一半的北斗企业。

好的政策,大的平台,自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北斗企业“去长沙”“去市场”。

“楼下生产,楼上测试。”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告诉我,成都的综合电子产业发达,但长沙北斗产业链更完整,发展潜力更大,从产品生产到应用的“一站式”服务都可以在园区实现。2011,将公司从成都搬到长沙中电软件园。

目前,长沙已形成芯片、模板、板卡、终端、系统集成应用运营服务完整产业链,在湖南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现代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湖南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空间部分包括国防科大、天一研究所、迈克·韦森和斯贝图。地面部分有国防科大、北斗产业研究院;用户细分市场更多,包括以长沙海格北斗、云贝科技、北斗微芯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

一个基于北斗应用的‘千亿产业集群’正在长沙形成。

北斗“湘军”继续攀登技术高峰。

在北斗系统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湖南航天领军人物。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自1994成立以来,完整见证了北斗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为北斗系统研制了多项核心系统,突破了数十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急难险重任务和难关。是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在这样的深度支持下,聚集在湖南的众多企业继续在北斗高端技术上勇攀高峰。

在芯片领域,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芯片等多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技术创新领域,激光高精度测距通讯卡已成功应用于第五十、五十一颗北斗三号卫星;矩阵电子和湖南卫视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卫星导航信号增强已进入国家北京至张志辉高速铁路建设,并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等政策的指导意见。

“领深圳工资,享长沙房价”

不得不夸一句,湖南在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很多。

落户长沙,可以拿5万的人才补贴。

从长沙中电软件园,我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园区众多北斗企业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

“领深圳工资,享长沙房价。”长沙海格北斗公司,很多拥有博士学位的技术骨干对选择落户长沙并不后悔。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离告诉我:“长沙的低房价和人才补贴很有吸引力。此外,园区还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公租房和人才补贴。”

近年来,湖南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北斗企业和人才,支持北斗产业发展。如长沙市政府于2019年设立北斗应用项目,每年资金1亿元,连续五年支持北斗应用推广。

将举办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2“长沙产业链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越来越多,楼上楼下可以直接对接。”14上,长沙中电软件园湖南众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长沙依托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北斗卫星导航企业,打造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集群。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沙高新区,中电软件园是大本营。

北斗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中森通信作为全国北斗手持双模导航用户机三大供应商之一,占据全国组装市场75%以上的份额;全球信托的北斗卫星跟踪器已经成功跟踪了200个野生动物物种和7000多个个体。由云贝技术制造的板可以精确到厘米级...走近长沙高新区中电软件园,各种北斗应用场景百花齐放,各种北斗+技术让人大开眼界。

铁路运输沿线,很多隧道、车站都比较封闭,卫星导航信号几乎完全被屏蔽,接收设备根本无法定位。我该怎么办?为解决定位盲区问题,长沙北斗研究院自主研发北斗导航覆盖增强系统,在不更换导航终端的情况下,实现了与室外完全一致的全天候、全天时、高可靠性导航服务,并成功应用于京张高铁隧道工程。“未来,这项技术成果还将应用于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地下停车场等诸多场景。”北斗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旅游方面,长沙海格北斗为红色旅游量身打造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技术+高分遥感技术、5G窄带物联网、VR等新技术,大幅提升了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入境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如今,北斗智慧旅游一期已在井冈山、瑞金、兴国、杜愚、龙虎山景区大规模应用。

“目前,园区北斗产品和技术已应用于智能驾驶、驾考培训、桥梁监控、野生动物追踪、水路安全畅通、防灾减灾、司法、邮政运输、工程机械等诸多领域。”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离说。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作为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之一,长沙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发展载体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长沙先后获得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产业融合示范城市等称号。

如今,长沙北斗产业的“朋友圈”不断壮大。目前,湖南80%以上、长沙90%以上从事北斗导航产业的企业集聚长沙高新区,实现了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全覆盖,初步形成了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以长沙中电软件园为例,园区依托国防科大建设北斗支撑服务平台,北斗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长沙主要的北斗产业集群。园区内的企业,因为北斗走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北斗芯片、仿真测试、北斗信息安全、北斗特色应用四大特色领域。这些企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手打通从核心技术研究、芯片、板卡、终端到市场应用、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0年,园区将聚集50家以上北斗企业,实现产值约40亿元。据悉,未来,园区还将依托北斗产业研究院产教融合基地,鼓励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北斗领域创新中心和开放实验室,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和技术协同创新。

企业聚集,产业繁荣。当“北斗+”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北斗照亮未来将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