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吗?

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旨在三点:

第一,人民币对外业务。

二是外资落户。

第三,更多国际规则的贸易试点。

第一,利率市场化。

既然要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其核心就必须是利率市场化。在这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价格市场化。说白了,对于国内以前封闭的羊圈来说,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羊圈和整个草原的围栏拆掉,可能会遇到狼和饥荒。这种方式是希望羊能跑得更快。其主要影响是银行业利润下降。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洗牌。

2,利率市场化可以使不同功能和业务的金融机构拉到同一起跑线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3、贷款价格会因为竞争加剧而下降,尤其是大客户的议价会明显下降。

4.银行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尤其是存款利率将继续上升,进一步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

5.挑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自主定价能力。

对普通人的影响

一旦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老百姓选择把钱存银行的思维和行为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

对于大众客户来说,他们会更看重银行基础储蓄产品的稳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在保证存款安全和理财便利的同时,会更加注重银行投资产品的服务;对于富裕客户,他们会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

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先行先试(在风险可靠的前提下)

1,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在区内先行先试;

2.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先行先试;

3.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制度。

4.(循序渐进)未来企业法人可以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暂时不实施。

5、上层(可能)要求国内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投融资,国家会提供制度上的便利。上层要求FTZ建设亚太运营中心,面向亚太中心,国家也会提供制度条件。

然后上面直接引出上海自贸区:

1已经成为人民币业务的大本营,人民币业务和整个外汇市场的运作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

2.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需要,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扩张和营商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对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经营而言,更加公平和更加市场化的条件将相对宽松。

3.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同时也说明政府有一揽子计划来引领“开放”经济。

4.最重要的是,在日益紧缩的投资环境下,盘活货币存量几乎是整个自贸区的核心观点之一。

对普通人的影响

这个其实很明显。货币自由兑换首先是方便出行。其次,老百姓那么多钱,国内投资渠道少。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银行利率低。因此,中国人民有权投资海外,并分散投资。

第三,建立保税区。

(请注意是成立的,不是新成立的)

上海这次不只是普通的保税区。虽然细则还没出来,但挂个海关特殊监管的牌子,恐怕不是简单的噱头。

保税区的作用无非是这样:

1,便民服务企业。

2.拓展上海作为港口的港口功能,特别是上海不同于香港,是可以直接向中央政府提供巨额税收的港口。

3、增强转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吸引大量出口工厂和保税仓库。

4.综合口岸和集中监管功能有利于进出口贸易。

因此,四个新保税区和物流园区的建立(这里的建立是指新阶段的投资开发和新规划,不是指新的建立,以前就有)显然是为了扩大上海这个可以直接贡献税收的港口,赚更多的钱,保护日渐衰弱的上海港口业和进出口业务。

对普通人的影响

这个更简单,就是普通人可以买到一些中国制造、国外设计的廉价商品,购物是最直观的影响。比如大家关注的进口汽车和电子产品,还有一些原版进口的出版品。保税区的配套也可能涉及国际学校等教育产品。以及更便宜、更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

第四,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开办的中外合资银行和外资信贷公司,放开部分交易和融资系列(如融资租赁、期货交易)的权限。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间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据悉,外资银行可在保税区开展人民币业务试点,但不享受国民待遇,可从事各类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包括接受存款、企业融资、贸易融资、金融活动、贵金属交易和证券交易等。但允许外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并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信用调查公司。

其次,逐步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金融租赁公司经营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最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试点主要是以服务贸易和投资为目的。除上述措施外,在试点中,对在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和项目子公司实行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试点政策。建议试点地区金融租赁公司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兼营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这种影响主要在于:

1,实行开放的金融政策,金融市场自由化融入国际主流,引起中外资本的直接竞争,期待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企业的更新力和竞争力。

2.允许境内外资本大量流入和流出,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务审批管制和外汇管制,是上海成为离岸货币港的前提条件。然而,这也可能造成开放金融的负面效应。因此,本课题组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非常谨慎。

3.外资银行一次性获得人民币业务资格,直接推动了人民币货币业务,无论是正常交易还是衍生品包装,跨境放贷都变得相对可行。所以这对于离岸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便利,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此还是相当谨慎的,但是试点政策正在酝酿中。

4.有意放宽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要求和业务范围,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试点地区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经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不受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并在税收上给予大力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在上海需求量很大,上海有很多跨境的产业投资企业。各类融资租赁企业政策诉求强烈,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5.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在上海自贸区,将拟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最大的直接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在自贸区设立交易仓库也有利于提高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性。

对普通人的影响

首先,对于投资者来说,自贸区提供了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对于海外的股票和期货,其实方便很多。其次,有了外资银行的参与,在柜面服务上会和民资、国资产生一些竞争,自然人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的服务也会因为竞争而提高。同时,在一些服务产品上,比如大家关注的住房公积金,更多的竞争者必然会产生更加多元化的交易方案。但考虑到外资的主营业务和客户群,对百姓的影响其实也仅限于这些,还是比较有限的。

第五,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上海建立自贸区,也需要建设离岸金融市场。试验区还尝试探索国内商业银行离岸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制度完善,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在前期调研中,离岸业务包括研究中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的操作规范。包括反洗钱、避免双重征税、信息交换等细则。

主要影响在于:

1,2006年以来,中国离岸资本业务成倍增长,有根有苗的自贸区的出现,无疑在渠道上更加完善。

2.对于这群在内地设厂,资本在海外,占据国内投资主流的客户来说,对流动性的强烈需求必然是金融领域新的黄金点。这一点在深港一体化的各项业务指标上已经有了清晰的体现。

3.目前,中国有大量企业需要“走出去”。12以来,在欧洲国内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无数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捆绑,尤其是中小新兴产业,作为海外扩张的第一站,去欧洲市场抄底,甚至拯救了伦敦的商业地产。因此,越来越迫切需要本国银行提供及时、便捷的海外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海外融资、集团财务管理、贸易结算、降低财务成本、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转移、参与境内外投标等。这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成本,也是国内金融行业新的掘金者。

4.至于减少外汇的膨胀和大量的库存资金,我说过了,“盘活”是这个自贸区的主导思路之一,所以这个政策无非是这个宏观目的的体现。

对普通人的影响

其实直接影响有限,主要是可以为新开发的人民币产品提供投资选择。比如概念股已经存在。不好的一面是印刷机又要开了。

第六,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1,自贸区的建立自然涉及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涉及房地产。而且自贸区更加市场化的政策,对于摩拳擦掌的地产商来说,显然是一剂强心针。

2.随着FTZ金融体系的创新和演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民间金融与海外资本的融合机制将不断涌现,能够产生巨大集聚效应的“供应链金融”也可能形成类似德国银行业的“关系金融”服务模式。

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可以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宽的渠道、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标准,从而有效地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作为一个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国家,一个成功的自贸区无疑将成为上海、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对普通人的影响

对于主流地产意义不明,但高端地产和商业地产有明显起伏的上海来说,自贸区无疑会让房地产市场稳定向上,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投资机会。其次,自贸区的建设会促进几个区域的配套建设和商业发展,所以在生活条件和便利性方面,相关方面会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没有买房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区域选择。最后,魔都地产(住宅)一直处于贵而不豪的局面。这次全球地产商将参与自贸区配套房的开发,对于住宅档次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消极的一面,恐怕房价又要涨了。

总结:

如果进展顺利,宏观上大概会有几个前瞻性的东西:

1,上海自贸区是顶层设计,自贸区是各国通行做法。但是,开放经济能不能控制住,是一个考验。

2.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以及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这是一个新的监管体系、新的经济政策和开放战略的尝试。

4、类似保税区的开发可能取代部分“新城市开发”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政策导向的投资红利。

5.人民币全球战略首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