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何扭亏为盈?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盈利。一般来说,企业占据的市场空间越广阔,交换成本越低,效益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因此,企业一旦成立,就应该以生存、发展、盈利为经营目标,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有竞争优势,才能生存,才能盈利,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壮大。长期以来,煤矿企业由于其主要工作场所井下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同于一般企业。然而,煤炭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价格竞争。没有比别人更低的价格就意味着没有市场。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只有成本才能制约价格。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控制和降低成本,建立成本倒挂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成本模拟市场会计正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变经营机制,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1.完全成本模拟市场会计

2.模拟全成本市场会计的运作

3.通过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完全成本模拟市场会计

所谓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所有单位,按照市场理念,通过实施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将原来由矿山直接管理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使各基层单位成为产品成本控制的主体,从生产源头控制生产成本。矿山与基层单位之间实行有偿服务,在买卖关系中进行生产经营,按期考核,奖惩兑现,让干部职工有一个低成本高产出的切身体验,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的收入和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市场意识和成本观念,让企业更有活力。

2.模拟全成本市场会计的运作

一方面,矿山会计服务中心采用复式记账法,根据经营目标编制成本计划,与现行会计制度和报表制度脱钩,以记账方式进行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与矿山之间结算支付,以购销关系进行生产经营。在确定各单元保本价格的基础上,计算各单元保本运营的资金、收入、成本和利润。

另一方面反映了每个单位的成本。矿山会计服务中心每月分别核算基层单位工资、材料、电力、租赁费及随工资计提的各项费用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便于分析基层单位各项成本费用超减的具体情况,提高基层单位的成本意识和管理水平。

(1)薪酬考核。即根据产量和进尺,乘以单价,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罚款,最后算出工资。产出高,成本低,员工工资收入自然高;另一方面,工资收入会减少。如果不注意控制成本,有时甚至可能拿不到工资;使成本的高低真正与员工的收入挂钩。

(2)材料成本评估。根据井下生产材料的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的浮动系数,月初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将材料费用按件承包。同时,建立大件材料和配套材料回收制度,根据完成任务量的系数增减核定的指标承包基数,实行奖优罚劣,与单位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3)电量评估。实行吨煤电合同,矿属各单位根据吨煤电指标核算计划,随生产计划每月下达给各单位。

(4)租赁费由主管部门考核,核定指标,下达计划。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考核,将各单位的工资收入与成本和盈亏挂钩,从而调动员工的成本意识和劳动积极性。

3.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全成本内部核算机制的引入,是经过深入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全矿充分讨论和专家论证后做出的。经过几个单位的试用,逐渐在全矿各单位推广应用。由于矿上制定了各种配套措施,在矿上分解指标后,有严格的措施保证这些指标的落实;因此,全成本内部核算体系得到了全矿职工的认可,很快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四矿在新机制的运行下,每年总是超额完成集团公司提前下达的指标,人均收入居集团公司第一。事实上,全成本内部核算机制的实施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许多变化。

(1)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

企业在实行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之前,由于直接管理矿上的各种成本指标,只在月初给基层单位制定一些材料成本、电费等指标,基层管理人员对成本有一定的了解,而基层员工根本没有成本意识,只关心产量和进尺。实行全成本市场核算后,基层单位职工对成本和自身收入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每天干多少活,出多少煤,进多少尺,成本是多少,值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多少,值班工资是多少。他们心里有个大概的估计,这样才能意识到成本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资收入。这样,在员工中,大家都关心成本,处处算计着降低成本。实行全成本准市场核算,企业基层单位工资与盈亏直接挂钩,完全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亏损用工资抵消,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成本不等于无工资,促使他们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工资收入。过去只要产量和进尺上升,工资收入就一定不低的观点已经改变。员工在井下谈产量水平的同时,也要谈成本。

②管理机制的创新。

实行全成本市场核算后,企业每月按逆算法向基层单位下达成本指标后,基层单位在月初组织生产时,可将成本指标有计划地分解到生产班组。从月初开始控制成本,边生产边算经济账,计算单位的投入产出比。这样的基层团队,形成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小单位。每个小单位的成本都控制住了,矿井的成本自然也就控制住了,吨煤成本肯定不会超过。鉴于这种管理机制,一些任务不足的单位在月初根据生产任务计算投入产出比时,一旦发现可能的损失,就想尽办法找工作,用额外的工作量弥补损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我被迫在矿上工作的情况变成了我想在矿上工作的情况,对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创新。

(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的推广应用,还对矿内基层单位的工资进行了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结算工资,完全体现了多劳多得。过劳死的工作量经过工商管理部和会计服务中心统计后,可以在当月兑现,让员工从过劳死中快速受益,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常在井下采掘工作面一线搬家时,搬家单位和员工会由矿搬家指挥部协调,员工按小时工资发放,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但由于实行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搬家单位和员工对时薪并不满意。结果,以前需要一周的任务,三天就完成了,搬家进度迅速加快。最终提前三分之一以上完成任务,创造了该矿工作面移动速度最快,为工作面接替和矿井产量稳定赢得了时间。在井上,为生产服务的工厂在矿上实行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后,单位算账,找工作。平时在任务较少的情况下,他们主动组织员工回收井下偏僻角落的闲置设备;对于一些过去用不了的小机器和配件,再找出来维修改造,旧的修旧利废。矿山有关部门确定自己的工作量,既节省了矿山的物资投入,延长了物资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员工的工资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目前,国有煤炭企业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随着关闭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煤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煤炭产品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产销两旺局面。煤炭价格也出现恢复性增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作为煤炭企业,应牢记过去几年煤炭市场疲软所面临的困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积极探索能适应企业的管理机制,以满足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需要。虽然四矿实施的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的发展。

(大纲)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1.完全成本模拟市场会计

2.模拟全成本市场会计的运作

3.通过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完全成本模拟市场会计

2.模拟全成本市场会计的运作

(1)薪酬考核。

(2)材料成本评估。

(3)电量评估。

(4)租赁费由主管部门考核,核定指标,下达计划。

3.全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

②管理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