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热潮背后:有待解决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抢滩资本市场。

日前,思派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健康”)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宣布IPO的影响。成立近7年的思派健康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IDG资本、平安创新、腾讯投资等知名风险投资人都参与其中。

招股书显示,目前,思派健康拥有三条业务线,包括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物福利管理(PBM)和供应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其中,PBM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公司2020年总收入的965,438+0.9%,包括特药药房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增值药师服务。

涉毒收入占90%

纵观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最初起源于网上预约挂号,后来逐渐扩展到监管范围内的网上问诊、网上药店、互联网医院业务。在资本的引导下,一度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受限于持续的盈利困难,之后陷入低谷。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再次崛起。微医、智云健康、思派健康、科亚医疗、假想医疗、济坤科技等互联网相关医疗企业也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然而,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困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明显,大部分企业仅靠提供医疗服务是无法维持运营的,不得不回到“以药养医”的老路上去。

思派健康也是如此,同样致力于打破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药企、支付方式之间的壁垒,形成医疗健康体系闭环,实现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四派健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万元、1039万元和27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7.65亿元。其中药品福利管理(PBM)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9%、83.1%、91.9%、92.1%。

目前,通过经营商业模式成功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卖药”。如何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仍然是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同时,在药品“零加成”的趋势下,摆脱“以药养医”也是当前医改的重点。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线下“以药养医”逐渐开始向线上转移,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迫在眉睫。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秀珍也指出,要警惕“药品回扣”的网上转移。马秀珍在工作中发现,药企将互联网平台的药品销售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指示医药代表线下“学术拜访”,增加线上药品销售,包括药品回扣;一些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企图“洗白”药品回扣。

2021 10年10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禁止统一处方、补充处方、人工智能软件代替医生会诊的现象。

《意见稿》明确指出,医生就医前需要实名认证,以保证自己就医。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或代替医生本人。同时,《意见稿》规定,禁止出现统党、补党等问题。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体检收入挂钩。

这一系列规定也变相将互联网诊疗与网上售药分开,避免了网上“以药养医”的现象。这对主要依靠药品销售实现营收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势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买处方药没有处方。

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门店。截至2021年6月30日,四派健康拥有81家特色药药店,2018至2020年每家药店月均销售额分别为43万元、128万元、266万元。

国药一致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最大的连锁药店郭达大药房DTP药店数量超过100家,单店月销售额仅约1.2万元;人民大药房去年的年报也透露,143家DTP药店总收入为109亿元,单店月销售额仅为63.52万元。

四派健康药房高销量的背后,其药品销售合规性有待检验。

原则上需要凭处方销售。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药品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对于患者在购买二甲双胍等处方药时是否明确需要核对医生处方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金瑞表示,只要二甲双胍还是处方药,没有进入非处方药目录,这种药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必须凭处方销售。

至于之前流传的“双轨制”处方药,根据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的文件,仅在2004年《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和OTC药品分类管理的通知》中有所提及。其原文为:“对已明确规定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严格执行凭医生处方销售;对于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双轨制’处方药,要向顾客索要医生处方,凭医生处方销售。如果不能开具医生处方,一定要经过执业药师或执业药师的充分咨询,询问过往用药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后再出售。"

金瑞强调,国家还没有正式建立处方药“双轨制”目录,只是说因为药品分类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目前,中国仍处于这一过渡阶段。但即使是“双轨制”处方药,第一步也是要处方,没有处方再挂号。不是说不需要处方,挂号就行。这是一个误解。

"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按品种分批推广."金瑞说,已经明确警告必须出示处方才能销售的注射剂、抗菌药等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但对于那些不是“非处方药”,但国家没有特别提示此类品种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存在不凭处方销售的可能。全国药店数量多,监管成本也高。这个时候,这种无处方销售的处方药就找不到了。二甲双胍不在非处方药清单中。原则上应该是凭处方销售。

对于很多慢性病,普通人也不是第一次买长期药了。其实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药物的用途、用法和用量以及安全监测方法。对于这类患者,不需要经常看医生,但需要遵医嘱用药。对于这类患者,如何为他们提供便捷可控的购药渠道,可能是监管者的一个难题。目前的长处方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开出三个月的慢性病管理的药物,从而减少医院就诊的次数。

“其实这也是未来药师工作的切入点。对于这部分慢性病管理的患者,药师或许可以代替医生的部分角色,要求他们继续原来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药学服务。”金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