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赛银出事了。平安进赛音事件是怎么回事?
近百名投资者维权称,购买中国平安北京分公司兜售的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投资款无法追回!原因是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赎回危机!同时,他们表示,涉及200多名平安保险业务员。
但购买合同、合同内容及签字均未包含任何中国平安的表述或公章。据投资人介绍,销售和签约时从未见过金赛银等公司的人,都是只通过平安保险的业务员。他们先给钱,再给合同。当他们看到合同时,他们已经签了字。是金赛银。
一位姓赵的女士说:“我买了这个产品。记得当时我是平安的业务员,戴着平安徽章,在法定工作日内向我介绍产品,说平安公司回馈老客户,只有VIP才能购买产品。性质是怎么一眨眼就变了的?该怪谁?”
平安业务员:领导有指示才敢卖。
根据界面记者的说法,多名业务员表示,他们只是在领导的指导下销售上述产品。同时,记者获得的证据也显示,在销售产品阶段,平安保险销售部负责人对业务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讲解上述产品。而且7月份业务员找营业部领导解决,领导回复“尽快让客户去商都(金赛银北京公司所在地)商谈延期赔偿协议,由金赛银的人接待,减轻业务员压力。”
恐怖的金赛银,1000个员工只剩20个。
深圳金赛银是一家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主要从事产业基金和M&A基金的发行和管理。官网宣称主要投资优质地产并购项目和矿业M&A项目,年化收益率超过50%,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543.8+05亿。资料显示,金赛银在全国发行了27只优秀基金产品。
今年4月,金赛银出现了产品不能到期兑付的问题,随后数千名员工开始离职。目前只剩下不到20人,金赛银法人代表王玮琦也在9月失踪。截至9月25日,据金赛银委托的律师事务所统计,金赛银募集资金63亿元,未偿还约30亿元。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已对金赛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中国平安:官方没有卖金赛银理财。
事件被大量曝光后,平安官方回应,称从未参与销售。公司正积极配合司法机关与投资者一起处理此案,尽快查清案件事实。
1,平安员工私自销售金赛银理财产品?
平安:一直以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都有明确规定,禁止员工和业务人员违规销售非平安产品。经核实,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官方从未销售过与金赛银相关的金融产品。
2.金赛银产品有平安保险投保吗?
平安:金赛银确实为张家界项目在平安保险购买了保额为2.9亿元的“建设工程一切险”保险。平安承保金赛银公司相关项目的施工险、财产一切险等财产保险,承保的保险与理财产品无关,也不为其理财产品提供担保。
3.平安银行作为金赛银的托管银行?
平安: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为客户提供开户、资金结算、监控资金投资对象是否符合托管协议约定的投资范围等服务。托管银行不承担基金的投资风险,不负责投资收益的回收。
虽然这样的事情,平安一再表示官方并没有销售该产品,但这也暴露了内控不佳的问题,还是要怪!
挂羊头在银行卖狗肉,一点都不奇怪。
2015年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2910款,发行规模预计为19.75万亿元。而产品信息披露数量严重匮乏,超过100家银行对到期产品的信息披露打零分,为“飞单卖狗肉”提供了温床。7月,广发银行曝出767万“飞单”,随后开除涉事员工。
当心“财务顾问和业务经理”
资料显示,受害者一般为中老年人,主要来自中小城镇。据了解,金赛银事件中年龄最大的受害者已经70多岁了!他们理财渠道少,容易被高额回报、保本保息、一些“大背景”诱惑而踏入“飞单”,陷入其中。当心这些所谓的财务顾问和业务经理。遇到他们推荐的高收益产品,一定要多方咨询。如果信息不对称,官网查不到,合同有误,就不要买。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