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上海宇昂化工老板王宇的成长历程?

王宇还在同济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家制造企业的老板了。当时他一边上学,一边遥控公司。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原公司因上级部门原因关闭。当时他面临三个选择:外企,出国,创业。他当时的专业可以去德国巴斯夫这样的公司上班;他的GRE接近满分,他申请了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至于他为什么走上不为人知的创业之路,用他的话说,首先,他是个标准的愤青,爱国,希望把自己的核心技术留在中国,为国争光;其次,对于男人来说,当一个目标很近,一年给你几万块的时候,你会觉得没什么。当时他家里人都同意,外企上班很正常,留学也没问题,虽然耽误了。创业是最不能接受的,相当于锅里卖铁。

他坚决拒绝了斯坦福和伯克利的邀请。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员工,计划一起做点事。因为高分子行业是出口贸易,他设置了五个部门,分别是国际部、国内部、单证部、财务部、办公室,每个部门一人。“你知道做贸易要花很多钱。如果账单是50万元,账期是三个月,你要还1.5万元。”做技术测试需要钱。半年后不久,他不堪重负,员工陆续离开。当时他的女朋友也离开了他。那一年,他做过司机,做过订单,做过实验,跑过税务部门。他觉得自己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最困难的时候账户里只剩下两块钱,他觉得日子过不完。知识分子不会向亲戚朋友借钱,只会自己背。很多次他去黄浦江边闲逛。他跟后来的员工说,他有几次想跳黄浦江,但是想了想,觉得黄浦江太臭了,不想跳了。

2005年,他拿到了第一份订单。几经周折,他去了很多进出口处办理手续,最后卖给了巴基斯坦。2008年上半年,生意终于有所好转。因为教授之前在英国的工作,建立了很好的人脉,卖的很好。然而,他们的合伙人也倒闭了。再加上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从8.2到7点多,跌幅达20%。这对一个小型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外,随着外国公司取消订单,教授在金融危机中损失了60英镑。

在这从上升到低谷的一年里,由于过度劳累,王宇患上了甲状腺疾病,王宇说自己语速快也与此有关。王宇高烧42度,持续了一个月。吃了一个多月的激素,大家都畸形了。就这样,他坚持了半年。在他身体不一样,公司大幅下滑的半年里,他的第二任女友也离开了他。

就这样,2009年下半年,2010,王教授的宇昂化工产品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并与世界知名药企有着密切的合作。王教授想把元化工打造成中国的巴斯夫,水溶性高分子航母。

经得起风风雨雨,才是人生。

围棋业余五段,王教授还是保持着左边一本围棋书,右边一片挪威森林的习惯睡觉,两边看都不觉得奇怪。在谈到自己是否感觉像《生活大爆炸》里的怪科学家时,王教授说,那些片子有一种调侃高智商人群的味道。其实企业家更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