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台湾省新竹科学园区成立于1980 65438+2月15。截至1998年底,园区已引进厂商292家,其中上市公司47家,总资本新台币6183亿元,占台湾省产业资本的8%。全年成交额达新台币651亿元,全年贸易总额达新台币6952亿元,占台湾省外贸总额的9%。被誉为“台湾省硅谷”。

除了优异的整体表现,厂商的企业形象和声誉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如虹?计算机入选去年全球1000家企业,台湾省集成电路公司入选《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台湾省十大优秀企业。

1999对于公园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刚从亚洲金融风暴中走出来,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台湾省9.21地震”。但园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让全球经营者对新竹科技园刮目相看,更有信心,园区厂商更有竞争力。为拓展管理触角,园区内50余家厂商纷纷设立海外据点,积极发挥整合效应,构建紧密的科技产业网络。此外,用合资或并购代替单打独斗,跨过自发成长的门槛,积极向世界一流企业转型。

位置新竹科学园区对外交通主要是中山高速、福摩高速、纵铁。距离台北市约70公里,距离台中市约80公里,车程约40分钟至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高校科研机构紧邻台湾省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产业研究院和科技部在园区设立的空间图书馆、同步辐射中心、精密仪器开发中心、芯片设计制造中心、高速计算机中心、交通大学纳米元器件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他们一直是园区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后盾,多年来与园区行政和厂商形成了紧密的合作框架。台湾省清华大学7295人,台湾交通大学8935人。这两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提供了优秀的科技人才,其衍生公司合计16。目前,ITRI有61,21名员工。到1988年底,从ITRI的技术团队中产生了36个公园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