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灏:人的理财之道在哪里?
基金老鼠仓绝不是个例。2009年8月底,深圳证监局对辖区所有基金公司进行突击检查。结果显示,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涂强和长城基金公司经理韩刚、刘海涉嫌利用非公开信息买卖股票,其账户金额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只是深圳的突击检查,一个套路抓了三个。如果全国各地证监局同时突击检查,会抓到多少老鼠仓?说人可以和基金经理一起理财赚钱是假的,基金经理专家所谓的操守值得怀疑是真的!
证券公司理财缩水一半,客户没办法,只能再办一年。“客户您好,上海证券理财1号为期五天的开放期已于9月23日结束。如果要赎回,要等到明年9月17……”10年6月6日,市民梅先生收到上海证券的一封信,很惊讶——他去年花了65438+万元。面对证券公司这种不负责任的理财行为,梅先生只能后悔当初草率的选择理财。这种现象在报纸、媒体、新闻上经常看到。况且,证券公司随意出售客户信息的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只要20元就可以随意读取客户的个人信息。一些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为了获取佣金和手续费,不顾客户利益,恶意频繁交割,给客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江西股民李爱军起诉申银万国证券恶意交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银行理财品种增多,风险联动更加频繁。理财产品零收益或负收益的银行越来越多。2007年,全国银行发行了3000多种理财产品,挂钩股市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08年民生银行QDII产品强制平仓,给很多客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原因是该产品与全球股市挂钩。由于中国投资体系的不完善和金融衍生品的系统性风险,银行的盲目投资显然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其实很多理财专家和金融机构并不是真的想为老百姓理财。他们所谓的理财规划,不过是一个积聚财富,然后据为己有的阴谋。他们利用专业优势签订无效合同,以一种居高临下、难以接近的专家姿态,与媒体合作,将“钱生钱”真相炒作起来,骗取好心人,为获取暴利所面临的风险买单。如果说银行、证券、专家等所谓的金融专家,从打算为普通人的财产升值而努力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市场和客户的考验,那么后者给出的答案无疑是失败的。
在充满风险、陷阱、机遇和挑战的金融领域,面对21世纪金融投资已成必须的事实,迷茫的眼神和天真善良的表情背后,中国人的理财之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