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百亿业务之父华强方特冲刺IPO。

时代周报记者吴怡发自北京

凭借6部系列动画电影《熊出没》吸金近27亿,坐拥23个主题乐园,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冲刺IPO,申请从新三板a股上市。

6月28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华强方特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华强方特共募集资金11亿元,主要用于R&D中心建设项目、动画电影制作项目、品牌建设及推广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强方特第二次冲刺a股IPO。华强方特于2012首次推出a股上市计划,但因IPO停摆期,信息被撤回并暂停。2015在新三板挂牌。去年5月,华强方特再次启动上市辅导,今年4月起因“筹划IPO”暂停股票转让。

对于上市事宜和IP孵化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华强方特办公室,对方拒绝接受采访。“公司处于上市静默期,不方便出声。”

一半的利润依赖于补贴。

停牌前,华强方特总市值为6543.8+032亿元。其最知名的IP是《熊出没》。凭借这个超级IP,其系列电影在每年的春节票房大战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总资产近200亿元、年利润近8亿元的华强方特,文化版图更大。

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的收入来源于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文化内容产品,包括专题电影和数字动画。2016年至2018年,华强方特营收分别为33.53亿元、38.48亿元、43.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1%。

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是华强方特营收的“支柱”。从2016到2018,这部分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3.30%、77.14%和83.28%。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2018年度华强方特集团旗下主题公园接待人次为4200万,同比增长9.3%,在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中排名第五,在国内仅次于华侨城。

但华强方特的主题公园项目大多只是微利或亏损。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控股的77家子公司中,2018年度有45家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子公司大多经营和投资主题公园项目。

公司实际利润来源依靠动漫影视产业,其收入占比不到17%。两家真正盈利的子公司是方特动画公司和方特电影公司。前者负责数字动画作品的创意、制作和发行,后者负责创意设计和专题片开发制作。2018年度利润分别为190万元和5.85亿元。

华强方特2018年度最终录得净利润7.78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仅为4.58亿元。除了受主题公园亏损的影响,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公司的“福利”中不得不提。

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作为文化科技企业,近年来持续获得与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及文化内容产品业务相关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

2016-2018年,华强方特所得税税收优惠分别占净利润的16.75%、16.06%、16.04%;此外,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3.53亿元、3.30亿元和3.27亿元,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8.91%、36.68%和36.45%。这意味着华强方特超过一半的净利润来自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

扩建主题公园

虽然大部分主题公园仍在亏损经营,但华强方特不断扩张。截至2019年5月底,华强方特已建成文化科技主题公园23个,计划建设或在建主题公园21个。

“国内主题公园呈现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2018年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2.2%、19.9%、16.0%。”艾媒咨询分析师王青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主题公园数量比较多,但客源分散,付费转化率不高。因此,国内区域性大型主题公园相对缺乏,主题公园盈利能力较弱。

AECOM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主题公园总游客量达到190万人次,但200万人次以下的主题公园占85%,300万人次以上的主题公园占不到10%,大型主题公园不到400家,其中盈利性公园约占一半。

其实醉酒不是酒的问题。对于国内一些文化旅游企业来说,主题公园的真正价值在于带动周边土地的溢价,助推房地产的发展。

华强方特的扩张也与其母公司华强集团密切相关。56岁的梁光伟是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华强方特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其65.74%的股份。

在华强集团的资本版图中,除了华强方特,还有华强实业、华强新城投资、华强前海科技、华强金融控股四大企业。其中,华强实业主营计算机软件和通信产品,早在1997就在a股上市。

与华强方特紧密结合的是华强新城投资集团,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在安徽芜湖的主题公园项目中,华强新城投资也参与了综合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包括9个地块,总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此外,沈阳的文化旅游项目也有华强新城的投资。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强方特开发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一是产业的规模效应,有成熟的运营经验;二是有自己的内容IP,科技表现手段相对成熟;第三,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

华强方特控股或参股的主题公园投资开发子公司中,共同发起人以当地文化旅游投资开发企业为主,其背后的最终受益者多为当地政府SASAC。2018年度,华强方特向关联方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金额达到4.4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0.28%。

主题公园的重金投入也加大了华强方特的资金压力。自2015挂牌新三板以来,华强方特已完成两次定向增发,总金额27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主题公园建设投资、项目研发、偿还银行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享受文化科技企业补贴的华强方特,2065.438+07年度拟在募集资金中投资654.38+0.5亿元,用于建设郑州文化科技产业园花园酒店,但2065.438+08年度投资额已缩减至7000万元。

此外,从2012开始,华强方特也从独立投资和合作投资并行转向合作投资,试图缓解资金压力。截至2018年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接近50%,可用募集资金余额仅为5251万元。

文化部门是自力更生的

“大多数主题公园需要依靠房地产销售收入,但这种收入是一次性的,所以很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成长性。”陈少峰总结道,近年来,华强方特越来越注重提升动漫业务附加值、IP内容和技术创新。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文化内容产品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70%、22.86%和16.72%,收入贡献度有所提升,其中“熊”这个大IP贡献较大。

《熊出没》六部电影跻身国产动画电影前十,总票房近27亿元,其中这三部电影近三年制作的院线发行收入合计654.38+820亿元。除了院线,2016年至2018年,动画电影和系列动画片的新媒体播放收入也达到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74%。

但头部IP单一,过度依赖“熊出没”仍是华强方特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公司推出了《小鸡不惹毛》等30多个系列的漫画和动画电影,但只有《熊出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该IP于2012推出。随着年轻群体的增长,可能会面临用户流失和IP老化的风险。

对此,王青林认为,华强方特需要关注IP角色的丰富性、发展性和成长性,更重要的是开发若干相关IP产品线,提高现有用户的IP接受年龄区间,保持可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