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关系?

“互联网+”是新一轮改革的利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互联网的平等、开放、享受的精神决定了“互联网+”就是要打破垄断,清除障碍,倡导公平,降低人们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门槛,释放群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说起互联网创业,“低门槛”似乎已经成了* * *学问。“不创业就老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凭借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加入到“互联网+”的创业大军中。哈佛学生高静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的移动网页云适配,研发水平赢得了美国同行的钦佩。她在中关村创业的时候刚好21岁。从人大附中退学,加入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华大基因,作为一名高中生,赵试图通过基因分析解开人类遗传的秘密。2014年,他在中关村创办量化健康科技公司的时候才22岁。目前中关村30岁以下新创业者数量全国第一,中关村1.9万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3岁。引领新一代年轻人向新的希望前进,90后的创业者们正在演绎“中国创新”的“青春风暴”。

在思考互联网可以结合哪些行业和领域的时候,我们发现互联网几乎可以“+”一切。

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务给政府的传统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负面清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给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留下空间,搭建好舞台。比如打车软件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政府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颠覆性的挑战,会倒逼政府加快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从企业层面来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任何高科技都离不开信息。信息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如果我们把信息经济定义为“从事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行业和专业经济活动”,那么在许多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2014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超过26%,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经济遭遇了3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引擎。信息经济的发展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之外,还可以通过精细农业生产、服务型工业制造、生态城乡建设、及时交通物流、智能能源供应、商业交易网络化、金融货币电子化、公共和私人服务均等化,极大提高国民经济质量,这些都是传统GDP指标体系无法衡量的。

“互联网+”是实现* * *繁荣的最佳切入点。

工业经济的基础材料是钢铁、水泥、稀有金属,用的资源越少越贵;信息经济的基础材料是集成电路和光纤,两者都来自于沙子里的硅。芯片越来越不值钱,光纤价格比面条、粉条还低,但功能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