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索凌股份有限公司
1."填塞中国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一)"
2."卡住中国脖子的35个关键技术(下)"
3."卡住中国脖子的35个关键技术(下)"
5月21日,股价一路暴跌的索凌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对于索凌股份来说,这份问询函完全出乎意料。控股股东持股被轮候冻结,公司陷入债务漩涡,核心高管相继辞职,部分生产线停产...上市不到四年的索凌股份,正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
询问了“迟来的”年度报告。
4月30日,延迟三天的索凌2018年报终于亮相。年报中,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新年报问询函显示,深交所对索凌股份的问询主要包括审计内部控制、前期差错更正、财务报表项目、其他事项等四个方面的19问题。
在5月21日的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再次聚焦索凌股份的预付款问题。
截至2018年末,索凌股份及子公司通过非金融机构保理业务进行融资,后由上市公司以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的形式支付给锐科塑胶、创辉达电子、龙瑞塑胶等多家公司。相关资金期末余额高达1.77亿元。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索凌说明瑞科塑胶、创辉达电子、龙瑞塑胶等相关往来款项的收款人是否与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肖星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关系。
同时,内部控制也是深交所问询的重点。问询函指出,2065438+2008年,索凌股份为深圳索凌科技有限公司违规对外担保,金额771.5万元,索凌科技为索凌股份实际控制人肖兴义控制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索凌股份的负面回应,深交所在问询函中专门列出了一个问题,要求索凌股份回复本次年报的问询函、会计师对公司的年度审计情况以及深圳证监局对公司调查的最新进展,同时回复交易所前期发出的多份监管函。
事实上,索凌股份对监管问询的被动回应始于2065438+2008年2月至2008年2月。当时,由于索凌股份各种乱象的不断曝光,深交所从2018年2月7日开始对索凌股份发出两次问询函,随后于2019年3月20日再次发出问询函,要求索凌股份对实际控制人肖杭义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连续两年亏损,涉嫌财务造假
资料显示,索凌股份上市时间为2065438+2005年6月。在调整2017的财务数据之前,索凌股份在2017有一个“高光时刻”。
在收购三七通信、英卡科技、上海航盛后,索凌股份2017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索凌实现营业收入1498万元,同比增长57.64%;扣非净利润654.38+0.38亿元,同比增长96.92%。
但在2018年度报告中,会计差错经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更正调整后,扣除索菱股份20167300元的扣非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变为负值,为-3.2亿元。
同时,年报显示,2018年,索凌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438+04万元,同比下降65,438+05,600%。
由于2017、2018连续两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2019年5月6日,索菱股份被特别处理为“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索菱股份”变更为“*ST索菱”。
进入2019后,索凌股份业绩持续恶化。一季报显示,2019年前三个月,索凌实现营业收入157万元,同比下降59.77%,净利润亏损7181.49%,同比下降352.97%。
需要注意的是,索凌股份的业绩似乎突然变脸了。2018年10月30日,索凌股份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18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9.47%。
这一切几乎毫无预兆。在2018年8月9日发布的半年报中,索凌股份的业绩依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18上半年,索凌股份营收同比增长3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05%。
从高歌猛进到掉头,连公司的一些董事都接受不了。对于索凌股份2065438+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董事王刚、井磊均投了反对票,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资料充分了解问题,董事无法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2018三季报显示,索凌股份预付账款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期末余额分别为3.97亿元和3.53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4,665,438+0.18%和76,065,438+0.48%,原因是材料和设备采购款增加。
对于预付款项等非流动资产的大幅增加,深交所迅速发出问询函。索凌股份回复称,截至2018年9月30日,索凌股份已预付锐科塑胶2.57亿元,预付龙瑞塑胶1.1.5亿元;至于其他非流动资产,截至2018年9月30日,索凌股份向创辉达电子支付217万元,向锐科塑胶支付1.3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供应商的预付款等非流动资产均为2018年新增资金。更尴尬的是,在索凌股份向创惠达电子支付2.4亿元后,创惠达电子随后被注销,而创惠达电子的大股东之一正是索凌股份实际控制人肖兴义的小姨子。
此外,工商信息显示,龙瑞塑料在工商登记的电话号码与索玲相同,注册地址也在索玲原住址附近。
从已经掌握的“线索”来看,创汇达电子和龙瑞塑料与上市公司索凌、实际控制人肖兴义有很大概率存在交集。
高管集体辞职
除了不断恶化的业绩,索凌股份突如其来的“离职潮”也令人震惊。从2018年9月5日开始,索菱股份连续发布董辞职的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度,索凌股份共有9名董事、监事、高管离职。
进入2019后,索凌股份先后发布了董辞职的五次公告。
2019 65438+10月22日,索凌公告称,公司职工代表监事魏炳奎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监事职务。本次辞职后,魏炳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2065438+2009年2月,索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庆明因岗位调动申请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索菱股份内部审计负责人王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内部审计负责人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2065438+2009年3月,索凌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钟、索凌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苗金石均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两人均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2019 4月19日,索凌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武文行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截至2019年5月22日,索凌股份董秘、证券事务代表、财务总监、副董事长已全部辞职,所有职务由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肖兴义担任。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实际控制人,恐怕肖星也会选择辞职。
同时,肖星还身兼数职,也引起深交所对索凌内部控制的担忧。在5月21日的问询函中,深交所也对索凌内部控制进行了问询。
再次陷入诉讼泥潭
4月22日晚间,索凌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的九江庙石库、广东索凌、惠州索凌等13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三年。股份被冻结的原因是与索凌股份及其子公司相关的各种借款合同纠纷、保理案件、仲裁案件。
据不完全统计,索凌对这些子公司股权的投资高达4.45亿元。
除了司法冻结,索凌股份还面临一系列重大诉讼和仲裁事件,包括信用纠纷、票据纠纷、销售合同纠纷等。,涉及总金额6543.8+0.69亿元。
回购计划“食言”
4月17日晚间,索凌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此前披露的不超过2亿元回购股份计划。
资料显示,2065438+2008年7月5日,索凌股份发布公告称,为在发展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不超过12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购计划推出前,索凌股份股价连续三天下跌。7月5日上午,索凌股份继续下跌,但很快就有资金撬板。中午收市时,索凌股份发布了这份回购公告。下午开盘后,索凌股份股价一度从涨停触及跌停,随后一路走高。
然而,市场的热情并没有让索凌股份采取实际行动。截至2019年4月,17宣布终止回购,索凌股份共回购0股,可以说是一次“忽悠式”回购。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回购方案公布后不久,索凌的多位高管和股东都选择了减持。
减持名单包括索菱股份原副总经理邓庆明、原董秘兼副总经理钟、原副总经理、实际控制人肖兴义的一致行动人肖兴杰从9月18至2月11、2065438。这些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在二级市场减持。
其实,索凌股份的“忽悠式”回购,与公司背后爆出的诸多“地雷”有很大关系。因债务纠纷和诉讼,索凌股份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兴义的股权也被冻结,索凌股份部分生产线停产。
随后,财务总监、董秘、证券事务代表等高管上演辞职潮,实际控制人肖星随即兼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职务。
同时,索凌股份回购计划的另一个背景是董事长肖兴义当时的股份质押比例很高。截至2018、12年7月,肖兴义质押的索凌股份总数为190万股,占肖兴义所持股份的99.67%,占公司总股本的45.16%。
纵观a股市场,半年拒绝回复众多监管函的情况非常少见。投资者不禁要问:作为索凌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同时兼任索凌股份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的肖兴义,是没有时间回复监管问询,还是面对诸多质疑一直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然而,受困于业绩漩涡,核心高管接连辞职,审计机构给出“非标准”意见,公司资金莫名其妙被转出...面对确凿的证据和事实,问题重重的索凌股份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监管问询的问题,更何况相关问题的责任人直指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