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沙出不了一个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商业化。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门信息科学和技术,通过它我们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快速实现畅通无阻的访问。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在早期就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对接,比如发邮件,看网站上的信息。

其实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很中性的词。当它与一家公司联系在一起时,必然与商业利益密切相关。代表互联网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新的商业生态。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在早期,没有互联网技术的一席之地,所以大多数商业公司都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盈利。或者可以理解为,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一开始中国的业务结构主要是以家电、地产、能源为支撑。当时最早的互联网布局主要是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这似乎是当时人们看到的第一个模型。90年代末起步的新浪、搜狐就是这样的公司。

到了后期,当商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随之提高,中国网民达到一个数量级的变化,利用互联网为商业公司开辟新的增长极就提上了日程。

现在,我们从互联网的本质和商业化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长沙很难有一家比较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大致分为三点。

1.长沙商业发展缓慢。

众所周知,长沙的商业发展是落后的。这里的商业不仅指第三产业,也指市场经济。长沙整个经济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的活力仍然不如有地方或中央背景的大型国企,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得高度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以2014腾讯在长沙建设的“智慧城市”为例。走的是与政府合作的路线,把水、电、气、文体事业都接入了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端口。这些项目由政府领导,并得到政府的认可。

政府背书,缺乏民营企业的参与,容易导致垄断。同时,当地经济缺乏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私企没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各种观念相对落后,整个互联网的氛围较差。

2.互联网极度匮乏。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互联网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传统企业喜欢按资历排名,决策战线很长;互联网公司爱讲究效率,一切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如前所述,由于长沙本地商业环境落后,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极其匮乏。

虽然近年来,一些在长沙崛起的小型互联网公司,宣称要从北上广深引进大量互联网高级人才。但现实是,牛人很少愿意离开北上广深这样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环境,去一个各方面都不完善的城市扎根。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笔者所在的互联网公司一直在招一个比较厉害的运营总监,前后经历了三任主管、经理、总监,几天之内都跑路了。这是因为有些人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当然,也有人承认长沙的互联网氛围太差了。还是回北京广州深圳吧~

人才短缺是制约长沙互联网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量的优质高校不断为企业输出高科技人才,为整个城市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由于一线城市自身发展完善,有一批牛逼的互联网人在引领整个行业,势必带动当地的互联网氛围。

目前湖南只有两所985高校。湖南大学的顶尖专业还是土木工程,中南大学的重点专业是能源开采。能在IT领域有见地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单从人才来看,长沙的互联网公司比一线城市落后不止一点点。

3.投资资本严重短缺

对于长沙这个城市来说,南有珠三角,东有长三角,北有武汉城市圈,西有成都,这几年发展都不错。这四个城市圈的围攻,把长沙逼成了各种洼地。

长沙房地产的价格洼地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本文就不讨论了。

地理上,长沙处于四个城市圈的中心,离哪里都不算近但也不算远。这就给长沙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是首都进不去,导致长沙发展滞后于上述四地。第二,由于距离较短,长沙很难成为上述四地的城市群,所以地理位置的短缺使得长沙在发展中吃亏。

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公司常见的运营模式是免费模式。首先通过大量的兴趣诱导和活动刺激,圈住用户,然后从其他行业获利。

这种模式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不断的融资,烧钱,融资,烧钱...烧掉公司。

然而,虽然这几年VC在互联网创投领域非常火爆,但长沙至今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VC圈,导致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要么自己有资金烧,烧了就消失了,要么就得去外地融资,通过不断输血来创业。

而长沙缺乏自有资本,压缩了互联网公司的成长空间。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由于商业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市民的互联网意识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比较薄弱,导致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培养和教育成本较高,进而增加了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成本。

PS:什么是牛逼的互联网公司?

私人思维不仅仅指BAT,更重要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深度市场化,是否在某个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带动整个行业的正向发展。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即使在很小的领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