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镇的城市建设
第一,制定计划,完善制度,壮大队伍,增强向心力。
年初,根据市、区工商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企业实际,召开执委会议,制定商会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推动了全年工作的全面完成。
进一步完善商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会长办公制度、执委会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四项制度。全年召开了6次会长常务会议和4次执委会议,研究商会工作和各项活动安排,举办了4期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和1次先进事迹报告会,既提高了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又教育了我们乡镇民营企业家,不仅满足于现状, 而且还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这也让我们普遍有了出去看看,增长见识的想法。 我们组织了两次出国考察旅行。外出前,活动经费由执委会制定预算,并通知全体成员。商会委托专人负责收取、管理和支出。活动结束后的所有收支情况都在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体现了财务公开,收支清晰,从而提高了商会对企业的信任度,吸引了更多的乡镇企业加入商会。根据商会章程和程序,我们先后发展了5家企业成为商会新会员。
第二,加强互动,联络感情,服务企业,增强凝聚力
商会成立之初,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商会能否真正成为企业自己的组织?首先,我们执委会的成员企业,如华丰公司、陈灿公司、苏尔工厂,邀请所有商会成员到工厂开会,讨论商会的相关工作,听取成员企业面临的问题,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相关困难。华丰公司帮助薛的绿环防腐材料厂解决了部分资金,并为其在银行的贷款做了担保,解决了绿环公司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华丰公司还出资5万元支持曹云玩具厂这个小型的村办工厂。这是典型的通过商会组织企业互助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种聚会,不仅联系了企业之间的感情,还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的互动增强了企业对镇商会的认同,商会企业之间的凝聚力空前加强,为镇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搞好训练,加强学习,增长知识,增强战斗力。
镇商会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对会员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守法意识。3月,区劳动局领导受镇商会邀请,举办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讲座,与在场各企业负责人探讨如何在本企业落实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强调其落实的重要性;5月,邀请区环保局领导为商会会员企业开设环保知识课程,重点讲解如何申报排污登记;6月,邀请区安监局曹局长、市防火中心姜教导员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进行安全防火知识培训。半天的讲座让在场的企业领导和安全员普遍感受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和防火知识的匮乏。7月,镇商会再次邀请区地税局、国税局领导为会员企业财务人员举办税法知识培训,提高了依法纳税、避税的能力。8月,渔阳公司董事长杨军应邀通过区工商联作“当前经济形势与民营经济发展”报告。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我们乡镇企业家的法制观念,增强了依法管理和发展企业的意识,增强了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增强了理顺国家、企业、职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识。
第四,致富思源,扶贫济困,回报社会,提升影响力。
光荣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是思考致富源泉,致富时思考进步,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回馈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商会非常重视促进光荣事业。商会作为企业活动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回报社会的机会。我们已经组织企业为那些在校的贫困学生和养老院的老人提供了5万元的资助。陈灿公司建立了贫困学生资助基金,每年资助10人,每人每年资助1600元。同时,陈灿公司也出资3000元支持大泉村的建设。双丰公司捐款5万元支持农村老路续建工程,捐款5万元支持村办企业曹云玩具厂发展。我们商会还在和学校、政府联系,计划为45家会员企业的45名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并根据自身能力为镇上的灰路延续工程提供资助。我们镇已经形成了这种不忘集体、不忘人民的良好致富风尚。
五、精心组织,异地交流,开阔视野,增强渗透力。
许多私营业主感觉像井底之蛙。他们通过多次见面交流,向商会表达自己想出去看看的想法,希望商会能组织起来。经执委会讨论,决定满足大家的要求,组织会员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3月通过区工商联组织联系浙江等地的商会,组织部分企业到温州、福州、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大家普遍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还很落后,视野还很狭窄。我们感到我们的企业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也意识到加快企业发展的紧迫性。10月组织会员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参观学习。回国后,大家都有同感。他们在摆脱繁忙工作、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快节奏工作,看到了我们的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巨大差距。通过组织两次出国考察,增加了会员企业负责人做大做强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民营业主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