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改名为中国武铁。曾经的民族品牌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经过半年的破产,一汽李霞终于在年底通过更名告别了过去的辉煌。

就在本月,*ST李霞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由“天津一汽李霞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铁物资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总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一汽李霞股份超过265,438+亿股,占一汽李霞总股本的37.69%。公告还显示,一汽李霞还将向深交所申请将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武铁”?从“TFC”到“CRM”的转变;公司股票代码“000927”不变。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已变更为物资供应链管理及铁路运营维护技术服务、铁路建设及其他工程材料制造及集成服务。

本质上还是属于典型的国家干预。毕竟今年上半年,一汽李霞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5,438+000%,达到65,438+037.56%。其实已经是资不抵债的“负资产”车企,而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其实是一家垄断民生的国企。收拾烂摊子绰绰有余,但它消化的失业工人还有债务。

也许1995年或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无法理解李霞对中国汽车工业意味着什么。李霞曾经是许多1960年、1970年甚至80年代出生的人的梦想之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小型车制造基地,天津一汽李霞曾经占据了轿车市场40%的份额,也和哈弗H6一样连续22年占据自主品牌年度销量冠军。2011年,一汽李霞年销量达到顶峰25.3万辆,营收接近100亿。在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出现之前,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

然而,随着技术和互联网对汽车工业产品的革命性推动,李霞在最佳转型期选择了舒适。对于一个共和国长子旗下的国有品牌,对资本市场的竞争有着天然的排斥,激烈的转型或者改革会在短期内消耗太多的利益。对于吉利长城这样的民营车企来说,不赌就是死,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一线品牌,保持强大的竞争态势。有国资背景但也积极参与资本主义竞争的奇瑞显然略胜一筹。

当然,李霞的兴衰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仅对一线自主品牌起到了极好的警示作用,也促使一汽、东风等几家非民用导向的工业巨头的超级国企逐步实现乘用车的升级换代,如一汽红旗、奔腾等。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在告别李霞后,可以踏上新的征程。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