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新能源事件:新人笑旧人哭

“未来是不确定的”

如果不是朋友的提醒,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今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日历了。

眼看2020年就要结束了,估计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计划元旦假期了。但是,正所谓“商场如战场”,汽车行业的激烈厮杀并不会因为年底的到来而停止,尤其是近几年快速迭代的新能源行业。

这还不是前两天,随着一家“老车企”的倒下,又有新人加入战局。

出发:众泰新能源

65438年2月2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获悉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申请破产清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裁定如下:

申请人杭州铁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虎(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立案受理被申请人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被指定为破产管理人。

众泰新能源作为众泰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若后续因法律情况转入重组程序,公司作为重组投资方,推动众泰新能源重组成功,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但如果众泰新能源不转入重整程序,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者转入重整程序,公司将失去对众泰新能源的控制权,众泰新能源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其实众泰新能源的没落早有先兆。早在2020年4月,我们就报道过其因拖欠大量员工工资而被集体维权的新闻。并且在2019年众泰新能源还被供应商深圳自行车动力电池公司起诉,要求其支付货款并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616万元。

但这还不是全部。从网上的公开信息来看,众泰新能源还拖欠了宁波永新、湖南付伟汽车等多家供应商的货款。但最差的应该只有自行车动力电池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整个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

回想2008年,新能源“大旗”刚刚升起的时候,众泰新能源就拿下了国内第一的产销资格,领先所有自主品牌迈出了第一步。而同年推出的众泰2008EV也是当之无愧的“先锋”。2009年,这款车还入选了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可谓风光无限一时。

当时众泰新能源也说不是简单的“卷尺厂”。它拥有一个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拥有65,438+000多名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和500多名国内外人士,整体实力非常强大。

只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长期“不进步”,其核心技术日益匮乏,产品竞争力一落千丈。十几年前的景象和景象,走到今天,只留下一声叹息。

进入市场:大众安徽

也许你和我一样,第一眼看到“大众安徽”这个名字会感到不解,但其实它的前身是江淮大众,曾经在城市里惹了不少麻烦。

至于JAC大众为什么要“变脸”,是因为JAC大众前几天发布公告,大意是大众已经通过增资持有JAC大众合资公司75%的股份,因此JAC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当然,公司更名后,主营业务仍然是:“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R&D及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零部件制造;销售整车及其零部件和附件;进口和购买其在中国境内经营活动所需的货物和服务。”

从上个月ID.4系列的上市,到江淮大众的改头换面,不难认为大众想要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再次兴风作浪”,而从大众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来推断,大获成功几乎是肯定的。

然而,在这看似“好花好米”的背后,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真的是见众不见江淮就好了吗?

这样的质疑不得不说是有道理的。毕竟华晨汽车的教训就在眼前。在华晨和宝马的合资公司中,宝马也持有75%的股份,但是宝马并没有更改合资公司的名称,现在华晨汽车的处境只能说是令人遗憾。

事实上,JAC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4200万,同比下降65.18%。对于它来说,眼下没有太多退路,所以此时“被大众占领”并不是一件坏事。至于华晨汽车是否会再次成为合资企业的代工厂,我个人认为概率很大。

但这就一定是坏事吗?不完全是。无论是一汽奥迪,北京奔驰,还是华晨宝马,其实我们自主企业在合资项目中国的话语权都是相当微弱的,而大众安徽的诞生正好撕下了这块最后的“遮羞布”。

更重要的是江淮能否抓住与大众联姻的机会去学习,去构建新的体系和架构,去运用,不管最终体现在思豪品牌还是其他新品牌,只要有收获,肯定不会失去。

此外,JAC在国内商用车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你愿意它心甘情愿地做大众的“傀儡”吗?不可能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