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三个关系到公司成败的基本问题:
第一,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和企业的利益。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可能因为股权分散而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管理者)控制。这时,控制企业的内部人就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侵害股东利益的决策。这种情况会造成投资者不愿意投资或者股东“用脚投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是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权和利益。
二、企业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和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中各群体的利益,也可以避免高管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公司的基层。
第三,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内部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都会越来越复杂,发展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法律风险。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私营企业是指所有非公有制企业。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才有条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民营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首先,关于制度
1.所谓出资人,就是向企业投入资本的人,也就是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也就是股东。任何人的财产(资本)一旦投入企业,就成为企业的法人财产,出资人享有出资人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资产受益权、依照法定程序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权、聘用管理者权、股权转让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资产和其他所有制资产一样,必须有明确的出资人代表。同时,国有资产还应具备一般资产的产权要素: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为了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必须进一步明确SASAC不是政府的行政机构,与所辖企业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股东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与代理关系。SASAC作为出资人代表,既要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又要保证不越位、不越权,对所辖国有资产享有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否则,如果继续按照隶属关系的行政干预,“老板加婆婆”的现象会愈演愈烈,企业会被处死,回到改革的原点。不仅如此,由于SASAC比过去的政府部门拥有更多的权力,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一旦决策失误,损失会更加严重。
3.完善出资人制度,也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SASAC必须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各级人大必须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对国有资本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检查和监督。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本运营损失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参与治理
尽管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本身并不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也在实践探索中,但利益相关者治理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公司治理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包括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员工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探索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和可行途径已成为我国的一项紧迫任务。
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债权结构,是建立公司内部制衡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控股股东容易利用其控股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直接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要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然而,国际经验表明,过于分散的股权也会导致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产权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积累的真实产权状况,提倡和促进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和公司化。
第三,外部监督
这些机构通常是日本和德国的银行,而在美国,它们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规模不足、类型单一,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没有在公司治理改善事业中发出应有的声音。在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只是用脚投票的交易者,而不是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者。因此,建立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机制,探索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任务。
第四,建立制度
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良好的制度体系和外部环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个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一个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我们不仅需要完善的公司法,还需要严格的审计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反欺诈法律法规,以及高效和高水平的司法系统、行政监督机构和自律组织。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行政监管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公信力不够,司法系统的效率不高。所有这些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加以完善和建设,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