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买到实验用的小白鼠?

医学生和生化生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在实验室解剖的小白鼠也能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业。

科技创新板官网显示,江苏集萃姚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萃姚康”或“公司”)日前召开会议,主营业务为包括小鼠在内的实验动物的科技创新板公司南摩生物于11年初注册生效。

根据弗罗斯特&;根据沙利文的统计,2019年中国实验用鼠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为28亿元。相对于其他几百亿起步的赛道,这么小的细分市场居然能跑出两家公司来上市?

一万美元买一只老鼠?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集萃姚康分别录得营收5329.06万元、193万元和2.62亿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396.70万元、3372.52万元和6646.04万元。同时,南摩生物营收分别为1.21.000亿元、1.55亿元和1.96亿元,扣非母净利润分别为329.04万元、1.24046万元和3275.55万元。

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集萃姚康以实验小鼠模型为主,而南摩生物涉及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等。,但收入贡献比例较高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主要是小鼠模型。包括斑点小鼠、免疫缺陷小鼠、人源化小鼠、患病小鼠和基础品系小鼠在内的商业小鼠模型的销售占集萃姚康主营业务的一半以上。2020年,最贵的斑点小白鼠销售单价将是11723.99元/只,最便宜的基础品系小白鼠也将是62.500000056866

集萃姚康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源:招股说明书

什么是斑点鼠?根据集萃姚康的招股说明书,“斑点鼠”实际上是一种基因敲除鼠。从2019开始,公司大规模启动了“斑点鼠计划”,旨在预构建小鼠所有(超过2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小鼠品系库。目前已经实现了敲除鼠的产品供应,将原来定制的发货周期从4到7个月缩短到至少7天。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斑点鼠计划”数据库约有19000株,涵盖肿瘤、代谢、免疫、发育、DNA、蛋白质修饰等研究领域的基因。

从公司的技术实力来看,集萃姚康的小鼠品系资源数量较多,南摩生物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具有一定优势。集萃姚康拥有约20,000个小鼠模型品系,领先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南摩生物的6,065,438+07。南莫生物表示,南莫生物拥有285个人源化转基因模式菌株,极萃姚康拥有69个人源化小鼠模型,用于CRO公司和制药公司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

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小鼠模型品系数量来源:招股说明书

毛利率超过70%?

从毛利率来看,虽然商业模式与主营产品相似,但集萃姚康的毛利率远高于南摩生物。2018年至2020年,集萃姚康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24%、68.95%和76.21%,而同期南摩生物仅为44.32%、50.55%和60.34%,集萃姚康“斑鼠”业务毛利率高达95%。

在对监管问询的回复中,集萃姚康表示,公司将种鼠和库存鼠分别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消耗性生物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不计入营业成本;而南摩生物没有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与老鼠相关的养殖费用全部纳入业务成本核算。此外,与位于上海的南摩生物相比,集萃姚康主要在南京和常州运营,人力成本相对较低。2020年,公司生产人员平均工资为9.39万元,南摩生物为15.88万元。

监管在问询中还提到,吉翠姚康的R&D费用中,材料支出比较大。如何区分R&D收购成本和生产成本?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集萃姚康R&D费用中的材料费用分别为83.55万元、976.22万元和11952.23万元,占R&D费用的比例分别为7.95%、32.21%和24.79%;“直接材料”的生产成本分别为777.79万元、1668.86万元和1446.92万元。公司回复称,由R&D部门直接收购,按金额计入R&D费用,R&D部门委托生产部门完成部分工作时,按使用情况按月在生产成本和R&D费用之间分摊;公司列出的R&D费用和材料明细显示,实验设备占大部分,2018至2020年实验设备费用分别为44万元、728.23万元、946.5438+058万元,分别占材料费用的52.66%、74.60%、78.78%,其中包括DNA提取试剂盒。

集萃姚康R&D费用中材料支出明细来源:询价函回复

“的确,一些企业可能试图将生产成本转移到R&D的费用中。一是毛利率会高,二是科技创新板有R&D费用占营收比例的红线。同时,R&D费用也有抵扣政策。”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印石财经记者,“但具体案例需要具体分析,没有论文和原始凭证很难判断。”

2018年至2020年,集萃姚康不含股权激励费用的R&D费用率分别为19.73%、15.72%、16.33%,而同期南摩生物为14.49%、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