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草乌、附子发展的市场动态是怎样的?
市场动态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乌头生产迅速增长,产量超过销量。1958年采购量达到1420吨,是当年销售量的两倍。之后连年产大于量,货物积压。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粮药争地争肥,燃料短缺等问题更加突出。生产下降,购买减少。1961500吨,比1958下降了65%。1961—1974年国家对鲜附子实行粮食销售,产量回升。70年代中期,四川、陕西等主产区提高附子收购价格,鼓励药农生产,附子产量猛增。1979年收购175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第二次超配额。80年代初市场调节产销后,附子收购价格下跌,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收购量减少。1983年仅收购280吨,为历史收购最低水平。但由于商品库存充裕,市场销售还是比较稳定的。据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统计,附子年需求量为1000吨,年种植面积约335公顷,产需接近平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紧张或者断货的情况。80年代中期,附子产量逐年上升,购销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