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海域油气勘探过程
从勘探指导思想、研究思路、理论和技术进展来看,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研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2.1在“槽-台理论和背斜控油理论”的指导下,对地面构造进行了搜索和钻探(1963之前)。
该阶段勘探工作的特点是地面地质调查和浅井钻探。地台理论和背斜控油是当时勘探的主要理论和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是中国南方海相和古生界油气勘探的初级阶段,地质填图和寻找地表构造是主要方法。川南和川西南气田先后发现了二叠系、三叠系和威远震旦系气田。现阶段尚未形成“成藏组合”的概念,因此勘探和研究工作不分上下组合。
1.2.2.2在“含油气盆地石油勘探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华南海相地层“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是关键”的认识(1964 ~ 1978)。
1964期间,四川威远震旦系灯影组获得高产天然气,提醒人们勘探要由浅入深。从1966到1972,在贵州、桂中、湘鄂西共打井60余口(贵州、桂中近30口,湘鄂西33口)。由于这些地区缺乏区域性盖层和极其活跃的地下水,钻井接连失败。人们逐渐认识到海相地层中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钻目的层中存在不止一个邓英组。地下水流出的原因是保存条件不够好。1972后,油气勘探转向石柱宽向斜、赤水地区、罗平断阶、当阳宽向斜等碎屑岩覆盖区。这一转移加速了赤水气田的开发,发现了建南气田。
研究中运用了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勘探理论,引用了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控油的观点,利用地面地质调查方法寻找构造圈闭。这一阶段勘探研究的突破之一是对南部海相地层“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是关键”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勘探目标的转移。虽然尚未明确提出“下组合”的概念,但志留系以下地层已被视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目的层系,部分地区(如湘西、湖北)已将下组合视为主要勘探和研究目的层系。
1.2.2.3以“综合评价研究”为特征,提出了“有效烃源、有效储集空间、有效圈闭、有效封闭条件、有效成藏期”的观点(1979 ~ 1992)。
1978下半年,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指挥部相继成立,旨在有效协调三地勘探工作,选定勘探目标区。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钻探已基本停止。除保存条件外,覆盖区钻井还考虑生油和储油条件,如十万大山和神狐-土地塘地区钻井。投入海洋层位勘探的钻井数量仅为第一阶段的十分之一,第二阶段的四分之一。该阶段钻井39口,句容地区占26口。虽然在井位部署中使用了地震资料,但地震资料质量差和构造圈闭失效往往导致钻井失败。
特别是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研究连续三个五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对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沉积、构造、油气演化、油气聚集、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预测的研究,提出了对扬子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具有“板内变形和后期次生聚集”的认识,并在油气聚集带评价中提出了“有效油气源、有效储集空间、有效圈闭、有效封闭条件和有效聚集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滇黔桂地区选择了一批有利勘探区块,而且在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和对目标区地质条件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飞跃。
1.2.2.4以“重点盆地综合评价研究”为特色,明确了“有效油气保存单元及后期成藏”的评价思路(1993 ~ 1998)。
1993年7月,川鄂边区及南部新区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成立。1996年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华南油气勘探工作会议,标志着华南油气勘探进入重点盆地勘探阶段。
在“整体评价优化区块、统一规划部署、严格勘探程序”的指导原则下,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南方重点海相盆地综合评价研究。在此期间,针对下扬子地区明确提出了“以下古生界为重点,以大中型构造为重点,以天然气为重点”的勘探思路。在南部新区部署了区域评价和盆地(区块)评价的研究工作量,对旧的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开展了MT、化探、重力、航磁、二维数字地震勘探;老井被重新测试。在重点盆地部署了少量探井和科学探井。但由于对构造复杂程度的认识和地质资料精度的影响,除石柱向斜阳都西构造的杨度3井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日产气2×104m3外,均无油气突破。这些工作为全面认识南部和盆地重点目标区的发现和评价做了必要的准备。
1.2.2.5分层次开展研究和攻关,形成“多期成藏、油气转换、后期调整、动态平衡”的认识(1999后)。
从65438到0999重组后,中石化集团把资源开发战略放在了首位。65438-0999年5月,南方海洋油气勘探项目管理部正式成立。按照股份公司“积极准备南下”的战略部署,从战略发展、战略突破、战略准备三个层面积极组织实施油气勘探工作。2000年怀柔会议后,勘探重点转向长江北缘,油气勘探取得“一大突破、六大积极进展”。四川盆地最大的气田普光气田被发现。2004年,海洋新区提交探明天然气1143.6×108 m3,控制天然气555.88×108m3,预测天然气1390.95×108 m3,控制石油53× 63。
现阶段主要根据我国南方海洋油气勘探、生产和研究的情况,分层次(基础研究、综合研究和区带评价)开展科学研究。中国石化组织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队伍,从成盆、生烃、成藏三个方面大力发展中国南方海相成藏理论,深化了中国南方海相选区评价研究和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逐步完善(三维地震勘探、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和工程技术为油气的新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