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还存在吗?

柯达于2012 65438+10月19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柯达不复存在,所以公司网站依然存在。破产只是对自身业务和资产的重组。传统电影业务在此次破产重组中被抛弃,但其数字业务依然存在。

柯达申请破产的原因如下:

1,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胶卷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加了柯达的经营压力。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廉价胶片也对柯达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人群更注重价格而不是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一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2.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的影响。

成本高、设备重、污染严重是底片和相纸生产和印刷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使用底片和相纸带来的不便是体积大、无法永久保存、难以查找。

3、经济危机的影响

2007年起,柯达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裁员2.8万人,高达50%。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其第四季度报告显示,柯达亏损6543.8+330亿美元,年营收连续第三年下滑。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突然被打回原形。

扩展数据:

柯达濒临破产的传言一直在传。自2003年9月柯达宣布重大战略转型以来,经营一直面临困境,连年巨额亏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

2003年9月,柯达宣布重大战略转型,业务重心全面转向数码、医学影像和喷墨打印机,试图适应形势,做出改变。然而,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carl icahn)在2004年初选择从柯达撤资,原因是他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难以奏效。伊坎认为,柯达采取的措施远不足以扭转局面,而且为时已晚。

早在2003年,因为胶片销售开始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6543.8+04.3亿美元锐减至4654.38+08亿美元,降幅达765.438+0%。

从2005年开始,柯达只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都是亏损。为了节省运营成本,柯达从2004年开始裁员20%左右,全球员工数量从1998年的86000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不足20000人。

但是,下了一夜的雨,柯达的财务危机还在不断下滑,等到欧洲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大概也撑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