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骨科:快速成长的骨科领导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三年前借壳上市受阻后,山东高伟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伟骨科”)选择科技创新板作为回归a股的另一条途径,其科技创新板上市申请日前获得受理。作为国内骨科材料龙头企业,高伟骨科本次拟发行465,438+0,465,438+0,420股,募集资金用于提升公司现有脊柱、创伤、关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线产能,突破产能瓶颈,完善产品线,增强进口替代能力。

公司表示,将继续深耕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继续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研发,坚持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巩固国内市场的行业地位,提升国产品牌的影响力,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并实现超越,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骨科创新型企业。

骨科黄金赛道布局

招股书显示,在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领域,高伟骨科是产品线齐全、规模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定位于骨科领域。成立之初,产品布局主要为脊柱和创伤骨科植入物,定位国内高端市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公司完成对海星医疗的收购,联合产品实力大幅提升。“海星医疗”品牌关节假体定位于高端市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公司运动医学产品“非吸收带锚系统”获得产品注册证,进一步覆盖骨科植入物细分领域。

标点信息研究报告显示,国内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370家,其中国内企业约270家,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主导国内市场,市场份额超过60%。

高伟骨科是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名中唯一的国内厂商,2019年市场份额为4.61%,小于国外一些巨头。细分来看,在脊柱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高伟骨科2019市场份额为7.92%,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三,完成了对部分国外巨头的超越;在创伤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高伟骨科的市场份额为4.66%,在所有制造商中排名第五。在关节植入医疗器械市场,公司市场份额为3.53%,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七。

骨科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板块,一直是各路资本关注的焦点。由于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的高度相关性,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速的社会老龄化进程和不断上升的医疗需求,2015至2019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7.03%。标点信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以2019年的308亿元计算,预计到2024年,我国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607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51%。

高增长符合生产率上限

高伟骨科是香港上市公司高伟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高伟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56.47%的股份,控制公司865,438+0.8%的股份。因此,高伟骨科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构成了分拆上市。

公司表示,香港上市公司子公司分拆需要港交所批准。目前,分拆申请文件已提交港交所,但未获得港交所批准,可能导致公司分拆不获港交所批准的风险。

事实上,高伟骨科早在2016就启动了拆分回归a股。当时,高伟骨科100%股权作价60.6亿元置入恒基达信,相关方承诺高伟骨科2016、2018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08。但由于海外资产借壳上市政策不明朗,于2017终止。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06亿元、12115.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和3.24亿元。同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4.22%、79.55%、82.54%,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增长。

目前公司面临生产已达到饱和,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高的问题。其中脊柱、创伤、关节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0104.9%、89.84%、93.7%,产能不足成为限制公司未来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次募投项目骨科植入产品扩产项目将分别新增脊柱、创伤、关节产品产能297万、345万、25万。预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面对“两票制”和带量采购的挑战

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价值高,一次性使用,在市场上通常被归类为高值耗材。近年来,国家在高值耗材领域动作频频,对行业进行整顿。

2065438+2006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九部委提出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试行“两票制”。2065438+2008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委进一步明确并逐步实施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目前,福建、陕西、山西、安徽、浙江等省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逐步推行“两票制”。200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带量采购。目前,江苏、安徽、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区对部分骨科医疗器械实行带量采购。

对于此次挑战,高伟骨科表示,骨科医疗器械流通改革促使公司改变销售模式以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2017年至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并持续上升,占比分别为33.93%、37.74%和40.25%。

至于带量采购,该公司表示,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目前,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在少数省份仍居首位。从招标实践来看,在带量采购的选择上,行业排名高、业务规模大的厂商中标比例较高,行业龙头厂商优势明显。公司将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认真梳理公司产品线,统筹规划并合理分配各省市拟推出和招标的产品类型,争取提供有竞争力的报价,中标后通过带量采购保持和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在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日常开支,为长期积极参与带量采购提供充足的价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