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牛场自动化管理中有哪些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信息技术在养牛场的应用在国外早已普及,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使用。

(1)牛场日常工作安排

以往的技术管理人员大多是根据肉牛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来安排日常任务,工作量较大。现在经过电脑自动化管理,牛场每天的任务一目了然。计算机可以在几十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1000头牛的任务安排,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部门执行,然后将完成的任务报告反馈给计算机,修正每头牛的进度。奶牛场任务的确定取决于电脑中存储的每头牛的详细档案,以及奶牛场管理所需的各种参数和奶牛场在运行电脑软件前通过人机对话告诉电脑的相关公牛信息。根据这些参数和相关数据,计算机对每头牛进行区分和计算,最终确定当前任务。因此,收集和跟踪在场每头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2)牛场单头牛的事件管理

养牛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和记录肉牛生活中发生或产生的所有原始的重要信息。牛的遭遇,用“事件”来形容。例如,肉牛从出生、断奶、发情期、交配、怀孕、产犊...直到淘汰、离开、死亡等结果,这些都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管理是信息事件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在这些功能中,从出生命名、牛号,到建立档案(包括照片和家谱资料的建立),都是由电脑自动建立一张基本信息卡。除了基本信息卡,还有更详细的事件,都需要在黄牛信息库中建立。信息越详细,对牛场的管理就可以越细致。肉牛数据库保存着发生在牛身上的最原始的信息,肉牛事件是肉牛数据库中应该收集的重要信息,包括照片、断奶、发情、配种、怀孕、复检、验胎等。这一系列的信息都是为以后分析牛的整体表现和管理上的辅助决策做前期的数据准备。除了重要的事件信息之外,养牛场的信息库还应该收集管理所需的其他种类的信息。比如牛场一线员工的相关信息,牛奶质量的信息,牛场各种物资(如冷冻精液、药品、饲料)的购销存调信息,日常环境信息等。这些信息与管理决策密切相关,使得管理决策更加准确有效。

(3)牛场的生产管理

收集大量事件信息和辅助管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肉牛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胎次、环境、温度等信息都是饲养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①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有专门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软件。软件在为肉牛提供饲养生产管理时,首先查询肉牛数据库中与饲养相关的数据,然后从饲养方式数据库中提取畜群分组模型,对整个畜群进行自动分组。计算机将输出畜群分组报告和牛动员报告。饲养员可以在转牛报告中对肉牛进行转牛,同时电脑对每组逐一分组后应用相应的肉牛饲养标准,制定日粮配方。在日粮配方中,计算机还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技术人员可以对计算机自动计算出的配方进行修正,直到这个配方满足某一群牛的营养需求。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将这个配方导出到全混合日粮运输车或配料间,同时计算机保存这个配方。通过肉牛生产性能信息的实际饲喂反馈,也可以验证配方效果,并在下一次配方配制中修正部分参数,直至满意。经过多次修改,这个菜谱可以升级为菜谱模板库,长期保存以备将来使用。如果有大量的菜谱模板,也可以立即调用模板库中某牛的菜谱模板库备用。电脑饲养管理软件系统,配合自动个体饲喂器,可以完成牛场的精细饲喂。除了上述重要功能外,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加强饲料仓库的管理。电脑可以根据库存量的变化,推荐优先使用的饲料,即将达到保质期的饲料,随时输出采购清单。这些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牛场的管理水平。这里特别提到饲养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提示是输入输出。计算出来的公式投入产出是否合理,还需要一份评估报告。

②育种:这个环节一般由四个子系统组成。a .掌握肉牛的系谱数据;b .公牛后裔的确定细节;c .肉牛外貌线性鉴定数据;d .肉牛的产肉量、肉质等指标。

肉牛数据库里记录了每一代牛的血统,非常详细。这样的系谱档案可以为近交系数指标是否被高估、预育公牛是否可以使用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计算机记录每头肉牛的体型外貌线性评定结果,便于了解牛需要改善的体型外貌,从而选择合适的公牛冷冻精液,改善肉牛外貌上的缺陷。

③肉牛的保健:计算机系统通过监测肉牛体温和体细胞数据的变化,了解牛的健康水平,早期发现和治疗。此外,牛的疾病诊断、病理数据等重要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

现代养牛场在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逐渐被计算机技术渗透,肉牛养殖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