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代县高鑫乡有哪些国企?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8亿元,增长12.00%,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6543.8+0.406亿元,增长365.438+0.9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额完成原定任务,达到7.8亿元,增长24.18%;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达到1.51亿元,完成1.48亿元的102.29%,增长20.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1560元,增长25.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1元,增长15.41%,均高于预期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以内。(一)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54.38+0.459亿元,增长26.6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38+0.33亿元,增长26.46%,累计实现利润654.38+0.1.902亿元,利税6042.6万元。全年工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效益良好的良好态势。铁合金、水泥、造纸和电力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220万伏变电站并网供电,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苏博工业集中区主次干道一期建设,开工建设65438+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广西金蒙锰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2.5万伏铁合金技改项目落户集中区,多家企业签订了意向投资合同,意向投资7.7亿元。白龙潭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不断完善,著名果蔬罐头食品厂建成投产,现有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原有造纸企业进行了重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全年,* * *投入技改资金2.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8个,同比增长43%;工业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66%,占南宁市下达任务的116.67%。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6%,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国企改革已经全面启动。通过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全县21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已有13家企业重组改制成功,8家企业目前正在进行改制。(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三农”投入机制,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年投入6543.8亿元支持“三农”工作。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主要农作物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5.45万吨,同比增长14.20%。超级稻、甘蔗、金银花、蔬菜、蚕桑、木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黑山羊、土鸡、罗非鱼、生猪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新增造林2.98万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20.7%;水产畜牧业产值8.08亿元,增长6.42%,占农业总产值的52.16%。发放农业补贴8830万元,包括粮食生产、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大石山地区4900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竣工;投资2580多万元修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复农田水利设施;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11902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860多万元,完成区市县三级14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了试点村农村道路、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石漠化治理取得新突破。封山育林达到8.84万公顷,占全县喀斯特山区的54%;退耕还林2000公顷,宜林荒山造林5733公顷,农村沼气池45654.38+0.00口,入户率58.9%;以弄拉屯为核心的8841公顷的石质山区被列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全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第二批26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全面实施,投资235万元实施科技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实施饮水工程78项,解决11.68万人饮水困难。进一步完善县内路网布局。全年建成等级公路67.5公里,水泥路13公里,四级砂石路16公里,改建柴进镇东平码头。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120人,占任务的100.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71元,增长15.4438+0%,为历史最高增幅。全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543.8+0.549亿元,增长3.44%。全县贫困人口由2007年底的5.78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5.28万人,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3)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7亿元,增长17.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02%,拉动经济增长5.76个百分点。商业市场非常活跃。邮政、烟草、通信、石油效益大增,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村千乡工程”稳步实施,新增农家店70家、农资店30家,活跃城乡市场,农村商业网点基本形成。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成功举办。节日期间,县城接待游客超过65438+万人次,综合消费达2000多万元。全年,* * *接待游客29.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72%,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16万元,同比增长5.35%。马山县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评估。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县道路客货运量比上年大幅增长,客运1166000人次,道路货运120900吨。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县有6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运营,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2.23万平方米,营业额2.43万平方米。城乡私人和集体住房建设异常活跃,民间资本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生力军。个体私营企业继续发展壮大。2008年,全县私营企业144家,增长26.3%,注册资本165438元,增长27.5%。个体工商户10654户,增长15.3%,注册资本17311万元,增长8.8%。非公经济上缴利税占全县实际财政收入的35.89%。“凤还巢”项目成就突出。大力鼓励农民工带着资金、技术、信息返乡。全年创办企业20余家,安排员工4000余人,实现工业产值15万元以上。

伊尹、李晶和寿珍、夏寅、杰杰、邓寅、贾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