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器电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开发。

1953年,雷磁诞生了第一个pH玻璃电极和第一个pH计。

1958年9月,研制出50型数字模拟计算机。

1959年9月,方波极谱仪研制成功,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

20世纪60年代初,莫勒25 pH计和27电导率计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研制成功了自动电位、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十年浩劫期间,为国防军工提供了专用仪器,如第一艘核潜艇的在线ph计、电导率计、微量离子计等。

1973年,我国第一批氯、溴、碘、铜、铅离子选择性电极诞生。

1979年,我国第一艘水污染监测船“长庆”号配备了各种参数分析仪。

70年代为国内冶金和钢铁行业提供库仑定氧仪、脉冲定氧仪、碳定氧仪、氧定氧仪、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收集相。

1981年,QJC-781大气污染监测车研制成功。

上世纪80年代,根据中央指示,水是“南水北调”的主要产品。

1984-1986年从ABB Kent引进水质分析仪、电厂水质分析仪和传感器制造技术。1989年从GIMHT公司引进浊度仪制造技术,经过消化吸收成为在线仪器的主导产品。

80年代中期,“75”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开发出工业pH计和变送器系列产品,开发出离子计溶解氧分析仪和自动电位滴定仪系列产品。中国第一个785水质监测站是为上海的“上游调水工程”而建的。

80年代中后期,率先在pH计、离子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推出了国内第一代智能电化学分析仪器。

9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类仪器系列产品,仪器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接近国际水平。

1993,八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HRSJ-103A红外气体分析仪研制成功。

90年代中期,电站水质分析仪系列产品获得“国家推荐产品”称号,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项目电站水质分析仪系列计算机系统工程,将智能仪器推向系统化。网络开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雷磁率先利用计算机技术生产出虚拟电化学分析仪器,并通过软件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自主研发电化学实验室LIMS系统、在线水质(COD、NH4-、F-、PH、ORP、DO、EC、TDS、T)采集监测系统。

265,438+0世纪,磁场的产品高度集成化,相继研制出一批高精度、高集成度的电化学分析仪器。为石油石化、卫生疾控、制药、质检、大专院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仪器。

2003年9月,开发了ZDJ-5模块化自动滴定仪和COD-580在线COD监测仪。

2004年2月,COD-580监测仪通过了国家环保产品认证。

2005年3月,开发了领先的触摸屏操作的PHSJ-5 pH计。

2005年5月,开发了SJG-705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仪。

2006年3月,PXSJ-226离子计研制成功。

2006年3月,ZDJ-5自动电位滴定仪荣获“西赛乐自主创新金奖”。

在线水质监测系统于2006年6月5日至10月通过上海市重点项目验收。

2007年9月,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的微量血铅分析仪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鉴定。

2007年10月,DWG-8002A型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通过了国家环保产品认证。

5438年6月+2007年2月,ZDJ-5自动电位滴定仪荣获“上海市自主创新品牌产品”称号。

2008年3月,PXSJ-226获得CISILE自主创新银奖。

2008年9月,ZDJ-520在线自动滴定仪研制成功。

2008年,165438+10月DWG-8002A氨氮监测仪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产品奖”。

2009年4月,ZDJ-520在线自动滴定仪获得CISILE自主创新银奖。

2009年6月,ZDJ-520在线自动滴定仪荣获“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及仪器展览会科学仪器创新奖”。

2009年6月,开发了DZS-708水质多参数分析仪。

2009年6月5438+2月,开发了具有全量程测量的DDSJ-318电导率仪。

2010年4月,DWS-296氨氮分析仪获得“西赛乐自主创新金奖”。

2011年8月,自主研发的DZ-709光谱电化学分析仪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科学技术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奖”。

2012年5月,COD-582在线COD监测仪荣获“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及仪器展览会科学仪器创新奖”。

2065 438+2002年5月,COD-582在线COD监测仪获得CISILE自主创新银奖。

上海雷磁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实验室电化学分析仪器、在线电化学分析仪及系统、电化学传感器。几十个系列和系统:PH计、离子计、电导率计、溶解氧、多参数、自动滴定仪、环境分析、净水器、水分计、氮气计等系列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