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阳在哪里?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石化纺织工业基地。下辖辽阳县、灯塔市(县级市)和白塔、文圣、宏伟、太子河、弓长岭五个区。地处东经122 36 '-123 41 ',北纬40° 5-47° 31 ',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4731平方公里,人口1.78万。辽阳古城历史悠久。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辽阳属于燕国,是辽东郡的首府,此后一直是重镇。辽金时期定为都城,清初努尔哈赤曾以辽阳为都城(东都建在太子河东岸)。从公元前3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辽阳一直是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悠久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辽阳汉魏壁画墓是国家重点文物,比敦煌壁画早几百年;辽阳白塔,中国六大古塔之一,具有千年历史,是辽阳古城的标志和象征。兖州城建于公元5世纪,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保存完好的城墙。观音寺是元代建筑,是辽阳现存唯一的佛教寺庙。由曹的曾祖父曹雪芹题写的纪念碑和清代名震三江的辽阳人王尔烈都是珍贵的文物和古迹。辽阳市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全面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齐全。城市绿化、美化、净化水平大幅提升,是辽宁省一级卫生城市,是全省“绿叶杯”先进城市。从现在起到2010,辽阳将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规划,大力实施“优化结构、科教兴市、对外拉动”三大战略,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到2000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95翻一番以上。到2010,辽阳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纺织基地。

辽阳自然资源丰富。已知矿藏30多种,铁、煤、金、铜、石油、石膏、粘土、菱角、镁储量可观,天然气储量丰富。唐河矿泉驰名中外。铁矿石储量居全省第二,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五,石膏储量居东北第一。汤河温泉是珍贵的医用矿泉,氡和硅酸含量高,对慢性病疗效显著。冷泉是碳酸氢钠矿化度低的天然水源,经国家鉴定是加工饮料的理想水源。辽阳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太子河、浑河等大小河流29条,分布在全国各地。参窝、汤河水库可蓄水6543.8+0.5亿立方米。辽阳生态环境良好,东部山区果林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5.2%。“廖宏一号”山楂远近闻名,它还盛产苹果。山区产中药材数百种,中国药典167。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盛产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众多的池塘适合养殖淡水鱼,是鱼米之乡。辽阳县和灯塔市是全省粮食重点产区,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淡水鱼养殖重点县。

辽阳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石化纤维、轻工、纺织、冶金、化学、机械、电子、建材、能源、医药和食品加工。其中,化纤工业是国家重点基地之一。辽阳石化纤维工业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石化纤维合资企业,以进口设备为主,具有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辽阳拥有全国最大的制药机械厂和全国造纸机械及工业纸板生产基地,铁合金厂是全国铁合金行业的重点企业。

辽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长大铁路、沈大高速贯穿南北,距大连港332公里,距营口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这座城市的公路网四通八达。通讯方便,全市已实现电话程控,国际直拨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广泛使用。辽阳电力资源丰富,东北输电干线贯穿境内,有火电厂5座,电力自给,已大量调入。

辽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达。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产水稻、玉米和淡水鱼,享有“粮仓”之称;东部山区盛产林果,盛产山楂、南果梨。辽阳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瘦肉型猪和淡水鱼养殖基地。以高产优质粮田、蔬菜大棚、畜牧业(黄牛、生猪、肉鸡)、林果业、淡水养殖“五发展”为重点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向纵深发展。全市农村建成9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10主导产业和10产业链,形成了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格局。乡镇企业形成了一批以矿业开发、建材、钢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鞋服加工为主的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集团。钢模板、纺织箱包、铝型材、旅游鞋、皮革加工等行业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