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将来是医生,你会发明一篇关于如何用医疗器械给病人治病的作文。
“电子中医”开脉诊。
说到望、闻、问、思,人们往往会想到“三指老人”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中医,而城市的未来博物馆里就有这样一位同样具有高超诊断技术,同样富有“亲和力”的“电子中医”。
这是一台集问诊、面诊、舌诊、脉诊于一体的数字化中医四诊仪。游客将手伸进机器上的一个圆孔里,“脉搏计”里的传感器会自动搜索脉搏,完成“把脉”。“面诊仪”会自动采集游客面诊、舌诊的信息,并在大屏幕上提出一系列问题进行“询问”。最后,“电子中医”会根据面、舌、脉、诊的计算机辅助解读结果,开出个性化的中医健康处方。
“中医四诊”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科技项目..研究人员收集了曙光、岳阳、华东等医院的大量临床资料,遵循中医的思维,制定了会诊的初步诊断标准。该系统可以区分内科、妇科、儿科和男科的证候,也可以为没有经验的年轻中医提供方便。系统里上千个经典药方也可以随时调用。
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四诊的智能化有望进入家庭。利用类似技术开发一种小巧方便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个人健康状况。
“微型飞船”内窥镜漫游人体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没错,这项技术不仅研发成功,而且得到了应用。相关系统在汉诺威世博会上被选为高科技项目展览,现在来到了城市未来馆。专家解释,脑电信号是目前检测麻醉深度最有效的方法。借助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在以色列馆,还有一个“神秘”的胶囊。它实际上是一个内窥镜,可以在人体肠道内拍摄,将画面实时传输到数据接收器,然后在医生的电脑上播放。24小时后,胶囊完成任务,从体内排出。引进这种内窥镜技术的专家还计划赋予胶囊内窥镜更多的功能,例如抓取胃肠组织,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样本。"那时,这个太空舱就像一艘漫游人体的微型宇宙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