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陈坤才:洞察2022年财富管理六大趋势
若干年后回首,2021注定是很特别的一年。
无论是作为财富管理行业供给侧的从业者,还是作为需求侧的投资者,当我们告别2021的时候,也应该告别各种“刚需反信”,告别资产快速增值的时代。财富管理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风险和机遇相伴而生,需要我们从思想到行动都做好充分准备,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数百位高净值人士就包括三级分配、全球宏观、资产配置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我们可以总结出六大趋势:
非标固定收益替代产品需求巨大。
注册制的全面实施,必将创新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格局。
PE投资生态逐步优化,投资人热情回归。
均衡配置的绝对收益深入人心。
企业会计的转型带来新的需求。
保障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1.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非标固定收益替代产品需求巨大。
记得2017年底,笔者在与投资者交流时,用“监管年”来概括当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当时《资管新规》还在征求意见,次年4月开始试行;资管新规试行后,我们给投资者一个建议。如果继续投资非标固定收益产品,需要注意产品的期限,到期时间不能超过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此后受疫情影响,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之所以提出上述建议,是因为我们非常担心宏观经济的尾部风险,从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贷款核销规模、商业银行占比等数据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速放缓、长期低利率、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短借长投的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而长期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提供表外融资的非标固定收益产品也存在集中度风险的“硬伤”。
其实这种分析只是尊重常识,很少有人主动去讲,投资者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差的最后一棒。因此,很多投资者仍持有大量非标房地产债产品,风险暴露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或损失的问题。
2019以来,我们反复强调标准化资产投资的优势,第一是分散性,第二是流动性。我们也遇到过房地产债违约的问题,但这种债券在整个债券组合基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整个基金的本金安全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是融资主体的非标债产品,投资者将面临损失全部或大部分本金的可能。流动性是标准化资产的另一个优势。另外,市场价格估值能及时反映风险,处置弹性相对更高(仅价格问题)。另外,同样的融资工具,债券是表内融资,在偿债顺序上优先于表外融资(影子银行)。
非标固定收益的规模及其背后的投资需求高达数十万亿元。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会有大量替代产品的需求。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从表外到表内,从投资非标债产品到投资标准化债券产品,也就是债券基金,但是要降低收益预期。
第二,适当提高风险偏好,投资“固定收益+”产品。我们做了一个精选公募基金的模拟投资组合,按照80%债券+20%权益的比例进行配置。在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投资组合在不进行动态调仓的情况下,可实现年化收益7.82%,年化波动率3.56%,最大提取3.07%。
再次,在股票和债券两种传统资产的基础上,引入公开市场的另类投资策略,如套利、中性、多空、宏观对冲、管理期货等。,并利用多策略组合投资的方法,构建具有不同目标收益特征的解决方案,如稳定性、平衡性和积极性。
2.注册制的全面实施,必将创新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格局。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被市场视为加快注册制改革的信号。注册制的全面实施将改革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PE)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改革。可以类比,硅谷风险投资的活跃与40年前纳斯达克的诞生密不可分。全面实行注册制,让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公司可以持续得到资本的帮助,也让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分享成长的价值。这一供给侧改革措施对于二级市场的意义在于“怎么能要求运河这么清呢?”为了活水的来源。"
其次,二级市场新陈代谢加快,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健康的资本市场不仅不会人迹罕至,注册制的全面推行也将改变过去的“保壳”思维,因为上市指标不再是稀缺资源,核心也不再是保护壳资源,而是创造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培育优质标的。那么,二级市场投资者要注意退市风险,摒弃以“壳资源”为核心的所谓“事件驱动型”炒作。
第三,在整体利好背景下,一二级市场的投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依靠专业机构的参与将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正确选择。在一级市场,投资者应该同时具备赛道的洞察力和赛车手的辨别力。面对优质标的和同行,投资机构也要有自己的竞争力,三力齐全,而且是非专业机构;在二级市场,随着供应量的增加,选择的难度也大大提高。高增长也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伴随着机遇。委托专业机构,分散投资,将成为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3.PE投资生态逐步优化,投资人热情回归。
PE投资生态的优化首先体现在退出上。一方面,全面推行上述注册制;另一方面,北交所(全称“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服务于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其定位不同于上交所和深交所。至此,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特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完全形成,这也有利于创业投资、成长型投资等不同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
PE投资生态的优化,还是体现在“S”(PE的二级策略)的协同上。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股份转让试点;2020年9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支持在现行私募股权法律法规框架下,设立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2020年6月5438+2月10,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股份转让试点。
2021年,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成为首批股份转让试点单位后,6月11,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区域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份转让试点。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基础开展股份转让试点,逐步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和产业资本顺畅流通。
北京和上海两大经济金融中心相继推出PE S交易平台,意义重大。在S的配合下,PE将被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纳入投资组合,配置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也将优化PE母基金(包括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绩效,有助于PE基金管理人(GP)更专注于投资,赋能被投资企业,创造价值。我们也看到,因为投资生态的逐步优化,投资者对PE投资的热情明显回归。
4.均衡配置,绝对收益,深入人心
我们观察到,国内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上有两个特点。一类是重型固定收益类产品,追求6-8%/年或8-10%/年的稳定可预期的目标收益率。以前他们集中投资非标固定收益产品;二是重权益类资产,包括一级市场的PE和二级市场的权益类基金。而海外成熟市场的绝对收益策略,包括捐赠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投资者,过去并不被国内投资者所重视;这种策略追求的是二级市场低权益资产相关的投资业绩。在“红利时代”,显然这种策略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但随着刚性交易所的打破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波动性,投资者逐渐意识到非标固定收益所蕴含的集中度风险,这将放大信用风险的损害程度;同时,单一的股票做多策略难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持有体验较差。从财富管理的大局和末端来看,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均衡配置已经开始深入投资者的内心。
广义均衡分配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简单的股票和债券混合投资模式,如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挪威石油基金采用的70/30策略,即70%配置于权益类资产,30%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二是公开市场多策略投资,综合运用三个主策略和八个子策略,分别是进攻型(包括做多股票和指数增强)、稳健型(包括债券、市场中性、套利等)。)和尾部风险(包括宏观对冲、管理期货、多空股票等。),在给定的目标收益下追求更低的波动性。比较典型的是格非目标策略基金;三是捐赠基金模式,引入非流动性替代资产,构建多资产多策略投资组合。比较典型的是耶鲁捐赠基金和红杉资本遗产基金,其中PE配置比例接近40%,这也是世界各地家族理财室纷纷效仿的模式。
5.企业司库转型引发新需求。
近年来,不仅个人投资理财遇到了各种风险,以上市公司的司库为代表的公司理财也遇到了欺诈、信用违约等风险,甚至还有公司司库投资P2P、金交所等产品。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大背景下,企业家在思考个人财富管理的同时,企业司库也需要转型,从过去单纯追求保本保息,向标准化、净值化时代转型。结合诺亚控股的实践,我提两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企业司库要有底仓意识。如果不能理解仓配资产的投资逻辑和风险,单纯追求所谓的“保本”,更有甚者要求金融机构出具所谓的“附函”(在实践中没有法律效力),这样的掌柜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树立底仓意识,一是保证企业运营资金安全,二是明白风险无法消除,只能分散。在操作上,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为后盾,综合运用固定收益加、多策略投资等工具/产品,实现企业现金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第二,借助企业服务SaaS系统,提高财务主管的智能。以诺亚控股为例,2021年,公司财务部门提出一个需求,希望公募基金团队能够提供一个操作系统,帮助负责基金管理的同事更好地筛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公募基金产品,并提供投资组合分析功能,解决定期报告痛点等问题。这套系统开发成功后,我们称之为“微笑掌柜”,定位为专门为机构客户量身定制的一站式公募基金交易平台,提升企业司库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已经向企业客户开放。
6.对安全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岁末年初,法律和税务专家的忙碌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高净值人群财富观的变化,对安全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企业家饭局的话题往往离不开双限、双减、天价罚款、三次分配、企业社会责任等等。在交流过程中,笔者给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对于高净值创业者来说,三次分配首先要关注的是二次分配。一方面,企业层面的税费负担将继续减轻,企业需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要素投入获得资本回报的企业家应该正确看待房产税新时代,房产税试点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房产税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慈善、家族信托、保险工具等保障机制也将建立和完善,所以企业家要重视保障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工具运用,做好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同时借助专业平台,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我们步入2022年,迎接财富管理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陈坤才,诺亚控股客户群发展中心负责人。
2010加入诺亚财富;2014,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启动诺亚家族财富管理服务,担任诺亚家族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财富与金融的方舟:资产配置方法论》等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