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乳企中报透视:行业风起云涌,伊利蒙牛千亿目标谁先达到?
投资时报研究员周云勋
2019上半年,乳企陷入多事之秋。
科迪乳业(002770。SZ)被深交所多次问询,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近日,光明乳业(600597。SH)南京分公司也被曝出向送奶员“挤牛奶”的情况。然而,澳优(1717。HK),近几年业绩快速增长,受到做空机构“攻击”,蒙牛乳业(2319。HK),行业双寡头之一,也与君乐宝分道扬镳。
暗流涌动之下,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伊利股份(600887)的竞争情况。SH)和蒙牛乳业仍僵持不下。所有二三线乳企在奋力进取的同时,也在努力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投资时报》研究员在2019年一季度披露后,查阅a股和港股17家主要乳企的财务数据注意到,与蒙牛相比,伊利的头部位置更加稳固,在营收、利润、销售费用、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的领先趋势非常明显。而二线乳企则在毛利率、净利润率、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指标上呈现良好态势。
“2020年实现1000亿营收”是伊利和蒙牛双方放出的豪言壮语。业内分析认为,鉴于伊利市场份额和营收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可攻退可守,其大概率将先于蒙牛实现千亿目标。
一线恒强二线赶超
2019中期报告显示,国内乳业前三名仍由伊利、蒙牛、光明乳业占据,三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4507100万元、39948万元和11090万元,同比增速65438。
三元股份(600429。SH)、澳优、新乳业(002946。SZ)和现代牧业(117。HK)2019上半年全部突破20亿元,分别实现4173万。雅士利国际(1230。HK)、贝因美(002570。SZ)和中国圣牧(1432。HK)分别缴纳人民币1754万元、人民币1296万元、人民币1296万元。
以及皇氏集团(002329。SZ)、天润乳业(600419。SH)、妙可兰朵(600882。SH)、中地乳业(1492。香港)、唐嫣乳业(002732。SZ)、科迪乳业、
虽然除皇氏集团外的其他16乳企在2019年上半年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如果将时间轴拉长观察近三年的指标,可以发现只有三家乳企在2006年上半年能够连续实现1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除了前面提到的伊利股份,另外两家公司是澳优和天润乳业。
澳优是羊奶粉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收入增长迅速。从2017到2019,总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35.73%、52.35%和21.44%。还是因为这样的快速增长,今年8月,公司连续两次遭到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的攻击。8月15日发布第一份做空报告后,澳优乳业股价暴跌20%。此后,公司紧急停牌并三次发布公告澄清,股价也有所回升。截至9月9日,澳优乳业收于12.24港元/股,较第一轮做空当天上涨26%。
此外,新疆天润乳业总营收增速也连续多年超过10%,但38.42%、20.47%、13.42%的半年度增速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营收增长略显疲态。
从净利润来看,伊利和蒙牛乳业一骑绝尘,将其他乳企远远甩在身后。他们的半年度净利润分别为3781.7亿元和20.77亿元,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半年度净利润仅为3.67亿元,三元则为1.84亿元。从前两家公司来看,伊利股份的利润仍然是蒙牛乳业的近一倍,但这一趋势有所收窄。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前两家的领先优势并不那么明显。仅从2019上半年来看,澳优、贝因美、雅士利国际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分别达到52.07%、51.49%、44.01%,蒙牛乳业、伊利、中国圣牧、唐嫣乳业、新锐乳业均维持在39.000。
销售净利率上,科迪乳业、唐嫣乳业、天润乳业、伊利、澳优2019上半年相关指数均超过8%,分别为12.66%、9.90%、9.79%、8.49%、8.08%。
乳制品行业一直是营销推广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越是头部企业越能发挥其规模效应。从2019上半年的销售费用来看,蒙牛和伊利的相关指标均超过100亿元,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的销售投入也达到了10亿元以上的水平。
从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来看,总营收远远落后于伊利的蒙牛从2011开始逐步加大投入。2018和2019上半年,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28%以上,伊利一直保持25%左右的销售投入比例。
而贝因美和雅士利国际的这一指标却远高于伊利和蒙牛。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分别占总收入的51.55%、36.13%和43.66%,雅士利国际的该指标分别高达50.66%。两家公司半年度销售费用的投入都在5亿元左右波动。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伊利股份再次占据第一。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68%、13.89%、14.18%,连续三年成为该指标。
伊利第一个大概率实现千亿目标。
通过观察17乳企的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出,整体来看,乳业市场格局变化不大,伊利股份继续巩固其当之无愧的乳业市场领导者地位,在营收、利润和未来增长空间方面具有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强大竞争力。不过,蒙牛乳业的强势追赶也不容小觑。两人都提出了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当前形势下,谁会率先达成目标?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收450.765438亿元,净利润37.98亿元;蒙牛乳业实现营收398.57亿元,净利润20.77亿元。营收方面,两者相差50多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两者相差近一倍。从子业务来看,伊利股份也是一路领先。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增长主要由液态奶和奶粉两大业务拉动。其液态奶业务收入达331.1亿元,同比增长1.4%,奶粉业务收入达42.4亿元,同比增长43.8%,冰淇淋业务收入达21.9。同期,金典、安慕希、常青、每益、大悦天、金领冠、乔乐滋、珍喜、长宜100%等伊利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高达30%。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17.4%,比2018提高2.6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业务也同比增长31.94%。
有分析显示,蒙牛乳业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得益于其强有力的促销策略。蒙牛新任总裁卢敏于2065438+2006年9月正式上任,开始了新的改革举措:修复毛利率、提升品牌力、加强渠道下沉、弥补大项短板。从2017开始,蒙牛的毛利率不断修复,品牌力和渠道也初见成效。
然而,对于蒙牛来说,弥补与伊利的收入差距将是一场持久战。
一方面,伊利渠道网络更加细致。较早实行多级分销模式的伊利,截至2065438+2009年6月,常温市场渗透率为83.9%,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为86.2%,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伊利的国际化、多元化布局更加完善。从雀巢等国际乳业巨头的经验来看,国际化是一个企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而新西兰主导的“全球资源”网络、欧美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东南亚主导的“全球市场”网络,为伊利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伊利来说,计划到2020年达到全球前五大乳企,销售收入超过6543.8+000亿元,这意味着伊利乳业收入将超过全球领先乳企,包括恒天然(Fonterra)、FrieslandCampina(荷兰皇家菲仕)、Arla Foods(丹麦欧氏)、Saputo(萨普托)。从今年上半年营收突破450亿来看,2019年伊利实现900亿营收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在此基础上,2020年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可以说是稳中有进。
相比伊利的淡定,蒙牛显得有些急。从蒙牛乳业上半年不到400亿的营收来看,要实现千亿目标,其2019和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需要在20%以上。这对于蒙牛来说都很难,更何况君乐宝的亏损。
2010年,蒙牛斥资4.7亿元收购君乐宝51%股权,到2018年,君乐宝实现营收13亿元。其中,君乐宝为蒙牛贡献了66.3亿元的营收和3亿元的净利润,分别约占蒙牛总营收和净利润的65,438+00%。
近日,蒙牛已宣布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君乐宝51%股权。交易完成后,蒙牛不再拥有君乐宝的任何股权。如果没有君乐宝的帮助,蒙牛乳业2020年实现千亿目标的难度会更大。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君乐宝离开蒙牛将对蒙牛的收入产生影响。目前,国内乳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内生增长,行业并购也是蒙牛实现千亿营收目标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