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自然资源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1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5.2%,在全省排名1;第二产业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11.1%,居全省第六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10.8%,居全省第1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持平。全市第三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4.8:42.0:33.2调整为24.0:42.1:33.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7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235亿元,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6543.8+025.6亿元,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0元和9215元,分别增长8.2%和10.5%。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PM10平均浓度下降12.4%。苏州被称为水果海洋的粮仓。萧县葡萄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泗县是“中国红薯之乡”。砀山酥梨年产量654.38+0.5亿斤,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是全国654.38+00百强县之一。符离集烧鸡作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享誉四方。在建城之前,宿城郊区的专业菜农并不多,一些农民把种菜作为副业,自己生产销售。1980年5月,城西蔬菜公社成立。到1985,郊区已有7个蔬菜专业队,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近18000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自然灾害外,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有很大提高。
2014年粮食总产量79.3亿斤,实现“十一连收”,小麦单产再创新高。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20个示范基地和园区完成投资7.9亿元,产值92.6亿元。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农田水利三年改善工程超额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埇桥区连续获得“江淮杯”一等奖,新汴河整治、淮北调水、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新增脱贫人口65438+万人。深入推进森林培育工程,新造林147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埇桥获得全国唯一杨树产业示范区称号。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6年实现占补平衡,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纳入国家试点。清末,宿城工业只有几家手工作坊,主要生产小型农具和日用品。民国初年,津浦铁路建成,宿城工业发展起来。民间投资先后兴办了打蛋厂、布厂、袜厂、小热电厂、酒楼、糖厂等。抗日战争前夕,全国有工厂和作坊近100个,产品100多种。汪伪时期,各种产业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工厂和车间得到恢复。到1985,苏州形成了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0,产值超亿元企业440家。投资继续增加,工业投资532.2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实现利税分别增长50%和30%。工业用电量增长5.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543.8+0.3亿元。各县区、园区实现第一产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24.8%,实现第一产业税收8.2亿元,增长23.8%。四个园区发展加快,经开区新引进3家上市公司,安特生退园二期相继建成;鞋城被授予中国现代鞋业城称号,叶莉体育等34家企业投产。苏麻园区获得首批中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入驻项目86个;全市高新区建设加快,华为等一批现代通信及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截至2016,苏州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2个高新区。工业园区国家开发区苏州经开区萧县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张江萧县高新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砀山经开区灵璧经开区泗县经开区墉桥经开区-工业园区意大利(苏州)制鞋工业园区萧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泉山产业园苏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苏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中科云志(苏州)产业园苏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建国前苏州有三个,36年3月,宿城人王庚农创办城中信用社。建国初期,宿城设立了10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郊区信用社逐渐发展起来。65438年至0955年,信用合作社大发展,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建立信用合作社,并聘请合作保管员。1958,三八人民公社下辖的24个大队全部建立了信贷部门。1970,郊区改为郊区人民公社,成立成蛟信用合作社,设7个信用点。1981,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成立。
201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477万元,增长19.2%,其中储蓄存款达到66508万元,增长18.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3.32亿元,增长22.2%。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0.3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1.31亿元。赔付支出81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支出441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76亿元。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2亿元,增长13.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284654.38亿元,增长65.438+04.3%;农村零售额60.65438亿元,增长65.438+00.7%。消费方式方面,餐饮收入34.0亿元,增长13.6%;零售额31.2亿元,增长13.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具、通讯器材、建筑装饰材料、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7.1%、16.1%、40.2%、12.7%。201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65438美元+0.8%,比1-11个百分点高出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居全省第13.6个百分点。知名企业苏州皖北煤电安徽恒源煤电有限公司苏州江淮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苏州富力吉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皖北制药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有限公司中煤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