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信用卡中心外包公司工作,编客户资料会有什么后果?

员工私自泄露银行客户个人信息的后果;

(1)民事责任。首先是违约责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银行与客户在业务上存在合同法律关系,银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对客户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此外,银行的业务合同条款大多明确规定了对客户信息保密的义务。因此,银行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二是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其人身自由或者侵犯其依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银行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对民事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银行可以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银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除罚款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款的规定处罚。

(3)行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受保护权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单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侵犯消费者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权利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金融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四十七条,金融机构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约谈其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责令其限期整改;向其上级机构、行业监管部门、业内人士和社会通报相关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罚;中国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