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中如何确定所有权是否转移?

在融资租赁行业,政府监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政府对上层建筑的监管,同时政府对上层建筑的监管也对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反作用。以下是如何确定融资租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我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融资租赁中如何确定所有权是否转移?

融资租赁的标准:(1)租赁期限届满,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此租赁属于融资租赁。

(2)承租人拥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且行使该选择权时预计购买价格将远低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在租赁开始日行使该选择权。原标准中,远低于的比例确定为5%;但新指引中没有具体比例,部分企业根据情况判断。

(3)即使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租赁期限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其中?大多数?,通常占租赁期内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上例中,全新设备使用年限为3年,租赁期限为3年,属于融资租赁。

(4)租赁开始日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让我们从承租人的角度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及其现值,然后计算其与资产公允价值的比率。

融资租赁行业发展

融资租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现代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当时是作为增加外资的渠道,以解决资金短缺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的需求。2013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2013年,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达到1026家,比年初的560家多466家,增长83.2%;融资租赁业注册资本突破3000亿人民币,达到3060亿人民币。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融资租赁国。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1.9万亿元,较年初的1.55万亿元增加约3500亿元,增长22.6%。其中,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7400亿元,比上年末的6600亿元增长121%;国内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600亿元,比去年底的5400亿元增长22.2%。中国融资租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融资租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

简单融资租赁

简单融资租赁是指承租人选择要购买的租赁物,出租人在评估租赁物的风险后,将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品。出租方对租赁物的质量不负责任,设备的折旧由承租方承担。

杠杆租赁融资

杠杆租赁,类似于银团贷款,是一种具有税收优惠的融资租赁,主要由一家租赁公司作为骨干公司牵头,为一个超大型租赁项目融资。首先,成立一个脱离租赁公司主体的运营机构?专门为此项目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提供项目总金额的20%以上,其余资金主要来自吸收银行和社会闲散热钱,用100%享受低税收的好处?用二博八?杠杆,为租赁项目获取巨额资金。其他做法与融资租赁基本相同,但由于涉及面广,合同的复杂性增加。因其可享受税收优惠、操作规范、综合效益好、租金回收安全、成本低,一般用于飞机、船舶、通讯设备、大型成套设备的融资租赁。

委托融资租赁

一种方式是资金或设备的所有者委托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第一出租人也是委托人,第二出租人也是受托人。出租人接受委托人的资金或者租赁标的物,根据委托人的书面委托,与委托人指定的承租人办理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出租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风险。这种委托租赁的一大特点就是允许没有经营权的企业租赁好吗?借力?管理。电商租赁依托于委托租赁这一商业租赁平台。

第二种方式是出租人委托承租人或第三人购买租赁物,出租人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也叫融资租赁委托购买。

项目融资租赁

承租人以项目自身的财产和利益为基础,与出租人签订项目融资租赁合同。出租方对承租方在项目之外的财产和利益没有追索权,租金收取只能由项目的现金流和利益决定。卖方(即租赁物品的制造商)通过自己控制的租赁公司采用这种方式推广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方法可以用在通讯设备、大型医疗设备、交通设备甚至高速公路经营权上。其他包括返还租赁,也称售后租回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也称为再融资租赁等。

维护性租赁

以融资租赁为基础计算租金时,有超过10%的残值。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人可以选择续租、退租或留购。出租人可以对租赁物提供维修,也可以不提供维修,出租人应当在会计上对租赁物提取折旧。

国际融资转租

如果一个租赁公司从其他租赁公司融资租赁物品,再转租给下一个承租人,这种经营模式称为融资转租,国际上一般都是这样进行的。这个时候,商业行为和简单的融资租赁没有太大区别。出租人从其他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的业务过程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在实际操作中,融资金额只是根据购买合同确定,在购买租赁物品的资金运作上,与最终承租人没有直接联系。实践中可以非常灵活,有时租赁公司甚至直接把购买合同作为租赁资产来签订转租合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租赁公司融资的一种方式。租赁公司作为第一承租人,不是设备的最终用户,因此不能提取租赁物的折旧。转租的另一个作用是解决跨境租赁的法律和操作问题。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需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货币资金的划转将在需要整合资金的单位与需要融资的单位直接达成协议后进行。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证券、预付货款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直接融资可以尽可能地吸收社会热钱,直接投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弥补间接融资的不足。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暂时闲置的单位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以存款的形式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然后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的形式向这些单位提供资金,或者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证券,从而实现融资的过程。

融资租赁的风险因素

产品市场风险

在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融资租赁、贷款还是投资,只要将资金用于购买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首先要考虑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风险,这就需要了解产品的销量、市场份额和保有量,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能力。如果对这些因素没有充分了解和仔细调查,可能会增加市场风险。

财务风险

由于融资租赁的金融性质,金融风险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对于出租人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承租人返还租赁物的能力,直接影响租赁公司的经营和生存。因此,从项目一开始就应密切关注归还租赁物的风险。

货币支付也会有风险,尤其是国际支付。支付方式、支付日期、时间、汇款渠道、支付手段选择不当会增加风险。

贸易风险

由于融资租赁的贸易性质,从订单谈判到试运行验收都存在贸易风险。由于近代商品贸易发展较为完备,社会也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防范措施,如信用证支付、运输保险、商品检验、商事仲裁、信用咨询等,都对风险采取了防范和补救措施。但是,由于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有些手段具有商业性质,加上企业管理经验的缺乏,这些手段并没有被完全采用,这使得贸易风险仍然存在。

技术风险

融资租赁的一个优点是先于其他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是否先进,先进的技术是否成熟,成熟的技术在法律上是否侵犯他人权益,都是技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严重时会因为技术问题导致设备瘫痪。其他还有经济环境风险,不可抗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