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公司
一、萌芽期(1997 -2007)
1997年底,国内第一家专业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2000年8月,CPIC和平安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全国性网站。2000年9月,泰康人寿在北京宣布开通泰康在线,实现了全网服务。与此同时,各种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
但由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加上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受众和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还不够。现阶段,互联网保险市场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仅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了企业门户的信息作用。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中国互联网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探索期(2008 -2011年)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给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随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开始出现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网站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现阶段,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电商保费规模相对较小,电商渠道的战略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渠道资源配置处于被忽视的边缘。保险电子商务仍然没有得到各公司决策者的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三。全面发展期(2012 -2013)
在此期间,各保险公司依托官网、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线下业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的管理模式。其中2013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财险引爆第三方电商平台市场。
互联网保险不仅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更是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是保险公司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保险不是在互联网上销售保险产品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运而生的保险需求,为互联网企业、平台和个人提供更加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保险行业摸索出了一套相对可控、可靠的制度和经验,建立了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模式。保险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四、爆发期(未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正在加深。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险业的电子商务奠定了产业和用户基础,保险电子商务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移动展业净土将掀起新一轮互联网保险浪潮,围绕移动终端开展全方位保险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保费缴纳、移动营销、客户维护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保险行业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无纸化,将纸质保单转换为电子保单;二是智能化,在无纸化的基础上实现展业和保险业务的简单、规范操作;三是定制,为客户提供回归保障本质的高级定制保险产品;四是构建智能移动保险生态圈,包括高级定制产品线和打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移动服务。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