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都是扶贫资金的股东吗?

3月29日,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股东扩大至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SASAC和中国邮政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合计65,438+004。

换句话说,就是朋友们熟悉的央企,比如东风汽车、国家电网、中国兵器集团、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铁建、中国邮政等。,已全部成为央企扶贫基金股东。

目前,经过两个募集阶段,央企扶贫基金募集规模已达6543.8+054亿元。

央企扶贫基金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设立的专业化基金管理机构SDIC创一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其成立最早可追溯到2065年6月7日国家扶贫日,438+06,654,38+06,565,438+0家央企出资654.38+02.03亿元,其中29家央企出资超过3亿元。

基金成立了战略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SASAC副主任徐福顺、财政部部长助理徐洪才、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洪天云等。该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部际审议并提供战略指导和建议,但不参与决策。

河北、河南、江西、贵州、云南、青海等6个省份是央企扶贫基金的首批受益者。2017中央企业扶贫基金根据SASAC和股东要求,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中央单位定点县的支持力度。

基金主要投向农业、矿产、制造业、园区、旅游、电力、化工、建筑、医疗等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急需的行业。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份决定和立项,实现了14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覆盖,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向贫困地区投入超过6543.8+000亿元,预计将带动20万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就业。

如此庞大的扶贫资金如何落地?长安街知事(微信ID:首都新闻)了解到,与地方公司合作建立子基金投资项目是央企与省扶贫基金合作的主要模式。去年2月,央企扶贫基金支子基金落地贵州。该基金首期5亿元,用于投资当地山地旅游项目。

去年8月,河南出台了6个扶贫方案,其中一个是《央企河南扶贫基金实施方案(暂行)》,总规模20亿元,主要投向贫困县的特色养殖、旅游、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果说扶贫是央企的“规定动作”,那么如何发挥央企的行业优势实现真正的扶贫才是“自选动作”,扶贫的效果更多取决于后者。举几个例子——

国家电网致力于将电站接入相应扶贫地区的每一个村庄,旨在解决农村工业电力发展不足的问题;

中国移动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在河南、湖南、云南等省建设精准扶贫平台,贫困户识别更加精准,帮扶管理更加便捷;

华润集团曾在宁夏推广“基础牛”项目,通过赊销的方式,让农民把优质肉牛带回家。时机成熟,华润会按市场价收购,通过自己的零售渠道卖出。

颜刚集团援建的山阳县被誉为“中国钒都”。近年来,集团组织专家对当地企业进行钒铁、钒氮等项目的培训和营销,当地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氧化钒和金属钒生产线;

中石化在易捷利用遍布全国的便利店渠道优势,帮助定点扶贫县销售红枣、工艺被、汽车用品等特色产品...

除了投钱,还要投人。每年有近千名扶贫干部被派往央企总部。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南方电网董事长李庆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董事长王炳华等多家央企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公司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石化公司原董事长王玉普、SDIC公司董事长王会生等也多次亲临扶贫一线。

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要求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精准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这是中国* * *产党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在转型、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扶贫也是他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更需要在这个时候彰显央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