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了功率半导体龙头!业绩不输斯达业绩的一半,扣非净利润暴涨1倍。
1.华为汽车:华为智能汽车以“云-端-管”为核心架构,形成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五大业务,专注于增量零部件而非造车。产业链涉及整车、零部件、云平台、运营商等。根据各环节参与者情况,机构建议关注中汽研、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维图新和。
2.杨洁科技: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2019业绩低开,2020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其中扣非净利润激增126%,全年有望保持高增长;对功率半导体的国内替代品有广泛的需求。公司积极拓展高端MOS、IGBT、第三代半导体,与SMIC达成八寸线合作,与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合作,未来增长空间大。
3.兆丰股份:轮毂轴承单元制造商,产品供应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海外一流车企。2019海外收入大幅增长(+92.2%),轮毂轴承产品齐全。目前,* * *已有三代产品,年产轮毂轴承360万套,汽车车轮精密零件3000万个,今年预计65438个。
文本:
1.对于华为汽车的五大核心业务,机构主要推荐五大行业细分龙头(国信证券)。
①梳理华为五大业务及潜在产业链。
近年来,华为积极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以“云-端-管理”为核心架构,以云为智能车云,以管理为智能网联,形成了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五大业务。
华为汽车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专注核心增量零部件。产业链涉及整车、零部件、云平台、运营商。
在整车方面,华为已与SAIC、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智能联网(管理)、智能车云(云),与钱芳科技、祁鸣信息、四维图新、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
在终端上,智能电动与当代安培科技合作,智能驾驶与四维图新合作,智能驾驶舱与上海泰伯和航盛电子合作。
②充电运营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华为HiCharger有望解决相关痛点。
充电设施的便捷性、安全性、演进性和质量性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华为推出新一代HiCharger,其DC快充模块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低噪音、低故障率等优势,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在充电领域,华为利用车云和终端的强大生态,帮助充电运营商实现业务导流。
③产业链相关上市目标
华为汽车不是在造车,而是在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生态,有望带动相关软硬件企业的发展。建议关注中汽研究院、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德赛四维。
2、被低估的功率半导体龙头!业绩不输斯达业绩的一半,扣非净利润暴涨1倍。
杨洁科技是中国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2020年第一季度,其业绩超出预期。其营收增长65,438+09.76%,归母净利润增长58.5%。
①一季度扣非净利润激增65,438+0.26%。
杨洁科技以IDM模式供应二极管/整流桥/MOS等产品,在多个细分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自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从2014到2018,营收复合增长率为30%。2019年业绩低开高走。Q4营收增速达到23.67%,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一季度业绩继续高速增长,扣非净利润激增65,438+0.26%,全年有望保持高增长。
②功率半导体国内替代空间大。
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391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占全球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但供给跟不上需求。
而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基本被海外企业垄断,MOSFET、IGBT等领域较为薄弱,国内替代需求迫切。
杨洁是中国十大半导体功率器件第一企业,2065438+2009年收入20亿元,远超斯达半导体。与海外巨头相比,它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③积极拓展半导体产品线。
在自身优势产品二极管和整流桥的基础上,开发了高可靠性沟槽肖特基芯片、沟槽MOSFET和SGT MOS系列、IGBT和第三代半导体。
四寸线产能654.38+0万片/月,主要是二极管芯片;六寸线产能5万片/月,主要是肖特基芯片;八寸线与SMIC合作,提供2000片/月产能,主要是高端MOS和IGBT芯片。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发掘下游工控、汽车电子、5G通信等行业需求,同时与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达成合作,未来有望获得可观的增量订单。
3、轮毂轴承nova!供应一流海外车企,年底重磅项目落地(华西证券)
(1)供应海外一流车企,海外收入大幅增长。
兆丰股份主营轮毂轴承单元,产品覆盖奔驰、宝马、奥迪、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大众、本田、丰田等海外高端乘用车。
2019年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2654.38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海外收入达3.6亿元,同比增长92.2%。
(2)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
轮毂轴承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已有三代产品,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45个国家的认可。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48.2%,同比上升4.1pct,其中第三代汽车轮毂毛利率为50.5%。
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代汽车轮毂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支持原始设备制造商增加了研发。
③积极布局主机厂,年底落地重磅项目。
积极布局汽车主机厂,配备相应的产品工程和应用工程团队,初步进入自主品牌主机厂供应链。目前已通过BAIC和比亚迪的资质审查,并将逐步增加供应,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年产360万套轮毂轴承单元扩能项目和年产3000万个汽车车轮精锻汽车零部件项目预计于今年5438年6月+2月竣工,大幅提升公司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