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未来会有几个方向发展?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了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和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金融业各行业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中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1)银行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瓜分,垄断程度较高。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汇款银行及外汇业务,很少或从不经营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如融资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物业顾问和咨询业务、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受到内生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差,消化自身不良资产压力大,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的积累导致一些国有银行的资产充足率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盈利能力弱,资产使用效率低,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呆账和坏账。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保险业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39.6%。实现第一次保费收入500亿用了15年,而实现第二次保费收入500亿只用了3年(见图1-1和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到6543.8+0595.9亿元。与此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目前,中国共有40家保险公司,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但我国保险业仍存在保险公司实力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管理技术低下、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一旦中资保险公司真的与外资保险机构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巨大冲击。图1 1989-2000中国保费收入趋势图图21989-2000中国保费收入增长趋势图(三)证券行业中国证券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0和1991年沪深交易所成立后,几经波折,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中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股票交易量也不断增加,1993的股票交易量达到3627.2亿元,股票交易量在2000年达到峰值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154家,投资者账户66396800个。以上数据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窄、品种单一、结构雷同。业务范围仅限于承销、经纪、自营三项国内传统业务。虽然也有企业财务咨询业务,但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非常相似,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充分理解。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有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三种渠道,融资以短期融资为主,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融资渠道。三是资本运营效率差。四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混乱。五是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下降。这些都表明,成长仅20多年的新中国证券业,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与资本市场锤炼了100多年的实力雄厚的外资证券公司竞争。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对比2001,11年10月,中国终于入世了,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是必然趋势。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这场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比分析彼此的优劣势,判断自身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规划。(1)银行1。经营规模比较衡量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包括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等分项指标。表1中外资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单位:亿美元总资产一级资本分行数、跨国经营情况中国工商银行(ICBC) 475438+09.19国内分行的跨国经营很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农业银行(ABC)56436.686666666661中国银行3162.14152.70全球组织布局全球银行花旗银行3169.999全球组织布局全球银行美国银行4686666666球形组织布局全球银行德意志银行8437.61174.18全球银行巴克莱银行3988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方面均不逊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已进入世界最大银行行列。然而,从分支机构数量和跨国经营情况来看,除了中国银行在国内外拥有众多分支机构并已开始呈现出全球性银行的一些特征外,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数量众多,但跨国经营才刚刚起步。因此,从业务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综合性银行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全球分行布局的缺陷和跨国经营的滞后。2.业务功能比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分别在1986、1992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终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表2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当局立法限制中国工商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汇款业务等。功能齐全的工商东亚没有分业经营农业银行的存贷款和汇款业务,功能齐全的CICC没有分业经营中国银行的存汇款业务,功能齐全的中银国际没有分业经营花旗银行的存汇款业务等。65.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始通过在国内外收购和设立投资银行机构来绕过法律限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境内分支机构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的综合化和多功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金融创新比较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由于大型外资银行位于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外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是在国外商业银行20世纪60、80年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互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国内还没有推出。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和跨国经营领域的竞争力非常弱。表3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银证转账综合账户;浮动利率贷款票据融资;消费信贷的电子银行循环贷款网络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