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金矿简介
该矿建于1975,于1980建成投产。30多年来,经过多次整体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从500吨/日发展到1.500吨/日,年产黄金62000金。是一座以黄金为主业,多元化发展,集采矿、选矿、冶炼、非金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金矿。截至2005年底,公司拥有员工2200人,固定资产365438+2亿元。建矿30年来,焦家金矿向国家销售黄金33吨,实现利税6亿元。
焦家炼油厂新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瑞典波利登工程有限公司金银精炼技术,年精炼能力为黄金30吨,白银30吨。产品注册商标为“泰山”牌,产品质量达到上海黄金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其金银产品纯度在99.99%以上,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认证的“能提供标准金锭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在“稳定主业、创收创汇、发展相关多元化”的企业战略指导下,开发了高速固化充填材料和矿山尾矿固结材料,专业生产高档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农用控释肥料等。矿业金星公司开发的JXCY系列地下铲运机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畅销国内外。焦家金矿隶属于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金行业最大的现代化矿山之一。2006年6月5438+2月,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资源整合。山东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王二山金矿、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寺庄矿区合并组建山东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下辖焦家矿区、王二山矿区、焦家村东矿区、寺庄矿区四个矿区,其中王二山矿区位于焦家矿区以东1.5km处。 焦家村东矿区位于焦家矿区以东1.0km处,寺庄矿区位于焦家矿区以南3km处。
焦家金矿是我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特命名为“焦家式金矿”,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故闻名中外。
矿区位于黄县弧形断裂带的东宋至朱樵段,即焦家柱断裂。以主断层面为界,东为花岗岩,西为胶东群变质岩系,面积25km2。目前,该区已有焦家、新城、马塘、红埠、东集等十几个大中型金矿。
矿区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的特点,与区域构造运动的阶段性相一致。成矿前玲珑花岗岩重熔交代胶东群地层,燕山早期在近东西向压应力作用下,产生一条北东向断裂。之后伴随着郭家岭岩体的侵入,东北产的岩石和岩脉群开始形成。岩体冷凝成岩石后,断层进入大规模活动阶段,即新华夏早期的主要发育阶段,形成了压扭性的焦朱家断裂带。第三阶段,断层复活,使早期形成的断层和裂隙张开,形成新的一组成矿裂隙,应力得到释放,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表现出左旋压扭性质。第四阶段为晚新华夏期断层活动,表现为主干和分支断层复活,形成断层泥和大量平行于主断层面的次级构造。矿化后,节理裂隙发育,煌斑岩脉沿张性和扭性断层充填。
矿区内的构造主要由两组组成:大型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和小型北西向断裂。前者是控制金矿的主要构造,后者控矿规模相对较小。
矿区主要为玲珑花岗岩,位于矿体下盘及深部,浅肉红色,中粒花岗岩结构,块状、片麻岩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5-40%)、钾长石(25-35%)、应时(25-30%)、黑云母(5%)和少量榍石、锆石等副矿物。
焦朱家断层宽度50 ~ 400 m,蚀变带产状与主破裂面基本一致。主破裂面下盘黑云母混合花岗岩蚀变带最发育,上盘蚀变带相对较小,厚度约十米。下盘蚀变带沿走向和倾向发育,随深度增加呈扇形,蚀变带厚度增加。与构造期相对应,围岩蚀变也呈现多期叠加的特点,各种蚀变往往同时伴随,但程度不同。主要蚀变有:钾长石化和变红、黄铁矿绢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望儿山断裂是焦家断裂的二级构造和矿田边界,控制着望儿山金矿床的形成。ⅲ级构造中的鲍莉断裂主要由碎裂岩组成,分布在焦家主断裂和望儿山支断裂之间,控制着一些小矿体。
望儿山断裂位于矿田中部,为北北东向压扭复合断裂,是矿区焦家主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主断面平缓波状,长8.8km,宽3-50m,倾斜深度800m以上,倾角63 &:ordm;,用树干折断形成“人”字形。北端斜向付嘉南部的河东断裂,南端在西曲市南部减弱,成为近南北向的张扭性断裂带。主要特征是塑性变形不明显,构造岩以碎屑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为主,局部见糜棱岩。角砾岩呈尖角状,通常由多金属硫化物或应时脉胶结而成,应时脉常呈梳状结构,经常出现晶体洞穴,表明断层的形成与张应力有关。在构造岩带的上部可以看到一个平坦的滑动镜面,在其上可以观察到断层擦痕和台阶。该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断裂带内广泛发育未固结断层泥和常见多金属硫化物,反映了其成矿后的再次活动。该断裂控制了望儿山金矿的形成和分布。
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矿区产生了多级断裂构造,在主破裂面下盘形成了大量与主破裂面近平行或交角较小的次级断层面。东北组和西北组最为典型。北东组断层走向为10 ~ 30,与矿体走向基本平行,产状不一,这组断层占多数。第二,西北组断层,其走向几乎垂直于矿体走向。两组次级断层的交汇处呈“X”形交叉弱面,弱面之间有许多泥质夹层。弱面后面的岩石往往是高岭土,结构较软,暴露后容易脱落。1980投产后,先后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和上向水平进路尾砂胶结充填法。在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冒顶,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危害。焦家金矿矿体的基本赋存特征是:矿体自上而下变化大,品位由高到低,矿体厚度由厚到薄,中段储量由大到小。由于黄金储量大,服务年限长,地压活动会随着开采范围和深度的增加而加剧。
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主干断裂56 ~ 152线之间,控制长度1600米,整个破碎蚀变岩带圈定了金矿化空间。
焦家金矿床的分布受断裂蚀变带控制,可分为ⅰ、ⅱ、ⅲ号矿体。矿体呈层状、脉状、透镜状,一般沿主断裂面分布。1号矿体产于主破裂面下盘50m以内的碎裂岩和绢云母带中,占总储量的73%。2号矿体多为1号矿体下盘分支,产于绢云母带中,剖面上与1号脉分支明显复合。较大的有下盘硅化花岗岩带的3号矿脉分支,占总储量的11%。ⅲ组矿脉产于钾化和硅化花岗岩带,常成群出现,占总储量的16%。
勘探和开采资料表明,矿体受成矿前和成矿过程中的构造控制,矿化强度与岩性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成矿裂隙的发育程度。金品位高的部位都是成矿裂隙发育的地区;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是在整体矿体中,还是在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中(少数局部地段除外),厚度与金品位之间存在正的波动关系。矿体的空间形态、产状、规模、金品位和厚度与成矿时构造应力的方式和强度、控矿构造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总体上仍是一个形态完整的矿体。
焦家金矿矿体位于黄叶弧形断层下盘蚀变带,蚀变厚度50 ~ 400 m,矿体下盘与主断层之间有5 ~ 30 cm的断层泥。矿床以构造控矿为主,成矿前后地质活动频繁,多期构造发育。下盘岩石中的“X”弱面纵横交错,产状和规模不一,矿岩极其破碎。弱面之间存在不同厚度的高岭土、绿泥石等泥质矿物,导致矿岩稳定性较差。主裂缝多次张开后,在压扭和拉扭应力的作用下,沿走向和倾向发生波形变化,突出部分仍有部分残余应力积累。此外,由于蚀变强度不同,矿石胶结程度不同,部分矿段高岭土化严重,破碎程度极大;这给采矿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焦家金矿经过多年的矿山信息化实践,走出了一条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矿山地质测量、矿山工程采矿设计、选矿工艺设计、矿山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为了提升矿山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精益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公司充分认识到矿山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打造一流数字矿山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