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案例可以用来详细解释围魏救赵?
当田忌和孙膑率领他们的部队进入魏赵边境时,田忌试图迫使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了他,说:打架不能打拳头,打架不能和解,打架不能参加。解决纠纷,你要抓住要害,乘虚而入,双方自然可以因为制约而分开。现在魏国的精英已经离开了这个国家,如果我直接进攻魏国。庞涓必回李救之,邯郸之围自解。如果我们再在路中间伏击庞涓,他的军队就会被打败。田忌按照计划行事。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在回来的路上中了埋伏,在桂陵与齐国交战。魏兵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四处逃窜。庞涓勉强收拾残局,回到大梁打胜仗,赵国之围就这样解决了。
◆攻天,解天京之围。
公元1860年,清军派与淳率领数十万大军攻打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被许多军队包围,使天津成为一座孤立的城市。为了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但对于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这时,年轻的忠臣王成了洪秀全献计的大将。他说:“如今清军兵力众多,硬拼只会凶。请天王给我两万人马,夜间突围,偷袭敌人粮库杭州。这样敌人肯定会分兵去救反国。然后天王借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天京,形成双重夹击,天京之围可解。”
翼王石达开反应很快,说自己也带了一个团队配合忠君。王全的将军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围魏救赵”的计划。有两个王子带领精锐部队突围,胜利是肯定的。但洪秀全生性喜欢疑神疑鬼,认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他怀疑两个国王是不是想趁机逃跑,于是犹豫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李秀成猜到了洪秀全的心思,顿时跪倒在地,放声大哭,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如果我们有第二个想法。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国王面前,恳求洪秀全发兵。
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按计划行事。今年正月初二,过年期间,清军凭借人数优势包围天京,稍有松懈。半夜,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队,乘着夜色,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江、淳见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李秀成跑到杭州,石达开跑到湖州。李秀成到了杭州城下,见守军戒备森严。他敦促士兵进攻这座城市,但他们都被击退了。原来杭州是清军重要的粮草基地,城内守军有一万多人。他们只坚守城池,不出去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攻下康州未果,急了。
突然下起了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十分疲惫。又下雨了,所以他们都躲在城堡里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睡好,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在一个雨夜,李秀成派出一千多名勇士,用梯子偷偷爬上城墙。守城将士醒来,城门大开,李秀成进城,攻打杭州。
为了吸引清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下令烧毁清军的粮仓。河唇闻讯,知道杭州失守,后勤补给断绝。急令副将张玉良引十万兵来救杭。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来救杭州,敌人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力进攻。李秀成攻占康州,放火烧粮仓后,赶回天京。石达开也回到了天津。两路兵马交汇于一处,机智迂回,避开了张玉良救援康州军队的努力,最终顺利回到天京。
此时城内外太平军向清军进攻。清军出其不意,战局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
◆黄兴巧妙的化险为夷。
1911四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前,黄兴护送一艘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广州码头,清政府严查。几名检查员登上船,打开几个箱子,里面装着香蕉和衣服。再往下看就是武器弹药了!
黄兴忍不住急中生智:让两个船员抬着两个箱子往岸边跑。检查人员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当他打开箱子时,他发现只有两箱外国好酒。黄兴追上去,故意称剧组为“绝望的醉鬼”,并客气地把两箱好酒赠送给督察。之后,我去了酒吧,请督察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这顿饭吃了几个小时,等到检查员醉醺醺地回来时,船上的武器和弹药已经被搬走了。黄兴以“虚”与“实”的策略,巧妙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由东攻西,从而化险为夷。
目前使用情况分析
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寻找对方的弱点,分散竞争对手的商业力量,逐一击破。
◆一个公司协商一个获胜方案。
1993期间,国内某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了200万吨DW产品。考虑到质优价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各大厂商竞相下单。该公司也通过经营这种产品获得了大量利润。虽然公司因对方延迟交货而失去了几次参展机会,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出于双方长期友好贸易的考虑,并没有对外国投资者进行制裁。
此后不久,DW产品在中国供不应求,公司准备进一步与外商就产品的重复进口进行谈判。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降低进口商品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想要求对方降价10%。他们当然知道,如果国际市场没有变化,如果在双方谈判之初就提出要求,肯定会被对方拒绝,对方也很难接受,需要采取一定的谈判技巧来迫使他们就范。
所以经过研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设计了一套相当周密的谈判方案。在谈判之初,我们对最后200万吨货物的延迟交货大做文章。我们说:“由于你方上次延迟交货,我们失去了几次展示和销售的好机会,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后以为我们会提出索赔,自然慌慌张张的赶去解释延迟发货的问题,道歉,然后战战兢兢焦虑不安的等待我们的回应,看时机是否成熟。我们借机要求降价,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可以通过这次降价65,438+00%来弥补,对方无奈同意。
老练的谈判者往往避免在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上强攻,而是指左转右转,走弯路,让对方看不到一个东西,看不到另一个东西,最后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人员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使谈判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个国家在空中表演“围魏救赵”的能力。
据2010年5月《环球时报》报道,5日开始的某国大规模军演进入第三阶段,印度洋火药味渐浓。由于一个国家的空军在演习中首次南下,飞到索马里海域“宣示实力”,以色列媒体担心美军在印度洋的重要据点迪戈加西亚岛会受到威胁。媒体认为,通过大规模的外围机动,一个国家试图避免重蹈萨达姆远离就被打败的覆辙。中国的尹卓认为,某国海军在驱逐美舰队不易,攻打迪戈加西亚基地“围魏救赵”更难。
最近几天某国的军事演习,很明显是沿着两个主题展开的,一个是近海防御,一个是远洋攻击。一家国家电视台9日报道称,军演已于8日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演习中,一个国家展示了其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的能力。空军出动轰炸机对沿海假想敌海上部队和指控中心实施空袭。与此同时,海军利用导弹发射艇发射电子箔条粉碎敌人的地对地导弹攻击,还成功试射了国产“鱼雷导弹”。另外,某国驱逐舰成功对过往船只进行控制和检查,说明其有能力控制波斯湾。
另一个趋势值得西方更多关注。以色列媒体《德布卡军事情报档案》8日援引以色列军事情报称,在演习中,一国远程轰炸机“全部出动”,抵达阿拉伯海、北印度洋甚至索马里海域,这是一国空军所能到达的最南端海域,表明一国正在“试图用自己的空中力量取代美国的海上力量”。这是一个国家派军舰到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行动以来,第一次在亚丁湾出现一个国家的空中力量。
德布卡的军事情报档案担心一个国家在陆地上被美国包围,突破南大洋可能是唯一的战略出口。
迪戈加西亚基地位于印度洋中部,是美军备战伊拉克的最前沿。
事实上,一直有国家可能进行外围机动作战的猜测。香港《亚洲周刊》曾分析,一个国家通过与真主党等海外反美势力结成攻守同盟,在对美作战时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通过在外围“攻其所存”,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但是,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外围机动作战,就值得怀疑了。有军事家说,某国没有大型海军舰艇,也没有远程航空兵。这次军演不是作战计划的演练,而是扩大影响的行为,目的是表达对其他国家的不满和与之对抗的决心。
◆买家买高价房。
房子买卖全世界都一样。你今天买,他明天卖,都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而买卖的方式就更奇怪了。中国台湾省某市的一户人家移民了,想卖掉自己的私房。卖家要价2300万新台币,委托给一家房产中介。
该公司业务员在受理案件后,积极策划广告宣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房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配套设施的全面完善,很快将该房屋推向市场。
两周后,一个买家出现了。在参观了我们的房子里里外外后,我对所有的条件都非常满意,但我只出价2000万新台币,离卖家的保留价还差300万新台币。
售货员没办法,只好回去找店主讲价。经过三天的讨论协调,业主最终同意将售价降至新台币21万元,但声明不降价,否则立即终止合同。
与2000万元新台币的收购价相比,还差654.38+0万元新台币。鉴于卖家态度坚决,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业务员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找买家协调。经过一番周折,买方态度软化,做出让步,同意加价50万元新台币,即总价2050万元新台币。同时,为了表示自己买房的决心和诚意,还当场交了新台币654.38+0万元的调解款。
无独有偶,在中介钱送到的当天晚上,买家找到一个业务员,告诉他:“一个月前我在别处又看了一套房子,各方面都比我现在看好的房子满意。就因为当时业主不肯降价,几次协商无果,我只好作罢,可谁知道过了这么久,我都快忘了这件事,就在一个小时前。中介公司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业主愿意按我的价格卖,但是我今天已经把第二套房子下的中介钱交了。如果失主还是不肯降价,一意孤行,我真心希望你能把这654.38+0万台币还回来。”
这一突发事件难倒了推销员。对于中介来说,基本上只是一个中介角色,没有权利决定是否退款。除非房主同意或者房主接受买方价格,买方反悔买房,否则可以没收提前支付的调解款。眼前的情况是:一方表示不再降价,另一方声称被打死也不可能涨价。中介进退两难。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把信息发给车主,这个由车主自己决定。
店主闻讯后,也陷入了困境。由于买家更喜欢之前的房子,他可能会食言。如果我同意他的要求但对方拒绝,我有权没收他的调解款,也就是说资金下降了新台币654.38+0万,以后不管怎么卖都是有利可图的。但赚到这654.38+0万元的前提是接受买方价格——2050万元,即在原售价基础上降价50万元;不想降价50万台币,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交易不活跃的情况下,会错失成交。不知道新买家什么时候再出现,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出2050万新台币。最重要的是现在是买方市场!
因为事发突然,卖家想了又想,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办法。买方一直打电话给中介,要求早日答复,理由是前面房子的主人有急事,否则要立即退还调解款。局面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经过几十分钟的“慎重考虑”,业主最终同意以买方价格出售。如果买家拒绝,那就顺理成章地“中饱私囊”新台币654.38+0万元。
中介把这个决定告知了买家,买家表面上装作很无奈,辩解说我其实更喜欢前面的房子,但是后面房子的卖家同意了自己的报价。如果他不接受这笔交易,他将立即损失新台币654.38+0万元。
经过中介在中间不停的周旋,买卖双方终于成功成交,达成协议。
就本案高价房的整个交易过程而言,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是买方“围魏救赵”的谈判策略延伸出来的巧妙议价手段。以新台币654.38+0万元为诱饵,加上“前屋”的威胁,使对方陷入两难境地,最终落入买家设下的陷阱,实现了买家降价的最终目的。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是目的。要达到“挽回”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在商务谈判中,要成功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要注意“以阴功吹火”,真正搔到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暴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