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炒房团赚钱的秘诀是什么?

“不炒房”为房地产市场设定了最基本的底线,但在这些“新晋”炒房者眼中,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对房地产市场政策把握娴熟,能从中找出“漏洞”,并以“对策”解决和超越政策。

她(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工作日,她做她自己的事情。一旦机会来临,她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目的地。他们之间的感觉很神秘。他们总能在短时间内有所作为,随便卖两套房子就能赚几十万。一夜暴富不是梦。

这是一支分散在北京内外的队伍,被其他城市称为“北京炒房团”。看似有组织无组织,看似“游击队”的队伍,既松散又严密。如果这支队伍进驻某个地方,就有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不是几套、几十套,而是整栋楼甚至整个小区都会被“库存”吞噬,这就足够令人望而生畏了。

根据“投资”地域或“投资”时差的不同,成员临时建立“朋友圈”。圈子除了个人炒房团,主要由中介、置业顾问及其相应的辅助人员(或身兼数职)组成。虽然没有具体的分工,没有明确的领导,但是炒房的“工作圈”也是一个传递各种房产信息的平台。想要进入这个圈子,必须要熟人介绍。仅仅互相认识是不够的,所以“外人”很难进入这个群体。对他们自己来说,不叫“炒房者”,叫“投资者”、“业主”或“购房者”。

五证齐全。这是买房最基本的判断。房屋建筑手续没有问题。只要控制住房源,就能控制住房价的走势,这是炒房团都知道的。炒房团要煽风点火,势头越大,就抢着抢购,对以后转卖最有利可图。买房的目的是卖房,卖个高价才是最终目的。最终随着市场的异常波动,有人认为房价已经高到买不起房了。这时候炒房团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的房子都扔出去,一个一个卖,然后再把价格抬高一点。最后温水煮青蛙,让刚需家庭买高价房,觉得买了最便宜的房子。

炒房团能不能买房,买房需要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房贷是否到位,都是中介在操纵。善于权衡利弊的炒房团是听话的。不同的材料价格不同,比如婚姻状况证明5000元,银行流水1,000元,收入状况证明1,000元,信用报告5000元,基本都是明码标价的,也叫“风险费”。

不是有钱就能炒房地产的。现阶段一个人拥有几套,几十套房子,很有学问。有钱只是条件之一。是否符合买房条件,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也是决定买房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自己有房,可以找亲戚代买;如果亲戚名下有房,可以找七大姑八大姨和朋友,或者借别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需要离婚证的时候,可以马上拿到“离婚证”(不是民政局发的离婚证),需要收入证明的话,随时可以拿到收入证明。这次是商业公司的收入证明,下次可能是政府机关的收入证明。行业内有“潜规则”。比如你提供的个人购房手续是完全真实的,实际当面签字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刁难。随便找个“理由”就失去买房资格了。所以炒房者一定要有中介机构的认证,这是没问题的,只要你交钱。

就算你没有任何手续,也没关系,只要你交钱,就不是问题。而且“专业人士”通过中介做的证明材料,比实际更“真实”,没有后顾之忧。任何限制购房的规定也是无效的。可以说,房地产销售所涉及的上下游可谓全部造假,这是一个未公开的秘密。开发商是卖房回笼资金;银行将发放贷款;中介机构收取中介服务费,代办证明材料还可以赚取额外收入。没有人会认真考察,买家也不会胡说八道。明明大家都知道是假手续,但是各有各的利益,一切都很自然。无论是在唐山,还是在曹妃甸、大厂、廊坊等地,炒房都是一样的。

对于严格执行“先落户后落户”政策的城市,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落户就有住房需求,控制房源就能赚钱。相比积分落户,人才引进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即使达不到学术人才,也有合格人才、技能人才、创业人才、急需人才。说白了,总有一款适合你。另一方面,有很多“土豪”没有学历也买得起房,和有学历的房子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对于无所不能的炒房团来说,他们不仅能拿到房子,还能拿到学位(据说一个学位也能卖到几十万)。在他们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在这些“新”炒房团眼里,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对房地产市场政策把握很好,能从中找出“漏洞”,以“对策”化解和超越政策。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