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遇上冬奥会,哪些房企会受益?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区域楼市分化格局从未如此突出;各房企阵营内部、资本与房企之间的并购从未如此激烈;地产大亨们从未陷入如此强烈的内心焦虑和挣扎。

相比过去十年的楼市“黄金时代”,进入楼市“白银时代”的众多房企“时不我待”,主动向互联网靠拢,似乎产生了“* * *震动”的运动。

在房企转型的大潮中,有的借着申奥成功的“东风”搭上了体育产业的快车,有的借着京津冀的区域规划,各房企都积极参与其中。

观察人士认为,房企要学会利用国家政策的力量,结合行业新趋势或产业热点,有所作为。

改造体育,抓住商机

7月31日,北京、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国际冬奥会举办权的消息公布后,市场为此兴奋不已,房企大佬们更是洋洋自得,准备画一块体育“大饼”。

据了解,中体产业7月31收盘上涨3.25%,相比当日上证综指下跌1.13%,明显受到上述利好刺激。

事实上,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体产业的主要股东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体育基金管理中心和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不过,虽然一直号称是中国体育产业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但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中体产业的房地产开发收入占了一半以上,业内人士调侃中体产业“不务正业”,甚至被归为地产股。

为了平衡地产和体育产业的构成,回归体育产业本身,今年中体产业剥离了部分地产子公司。中体产业证券事务代表徐宁宁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体育赛事和场馆运营已经成为公司的重点主业。

2014年,中体产业参与索契冬奥会、南京青奥会、仁川亚运会等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与中国奥委会及各体育单项联合会合作,实现体育经纪业务营业收入4305万元,同比增长18.67%。

在场馆运营管理方面,徐宁宁补充道,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融资、场馆工程建设、场馆运营管理、场馆内容提供等全业务链的核心竞争力,场馆运营管理是最核心的业务单元。

除了中国体育产业,苏宁环球和莱茵置业也在押注体育产业。今年4月,苏宁环球正式确立了大风格、大健康、大金融三大转型方向。其中,以文化体育产业为核心的“大手笔”战略率先启动,已注册资本6543.8亿元的苏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未来将借助公司在各地的土地和建筑资源,积极参与体育资源改革。

相比苏宁环球,莱茵置业在体育转型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目前已经决定全面转向体育产业。业务拓展以体育产业国际化、市场化、证券化、网络化为目标。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地产人士表示,除了资金和资源雄厚,房企和金融、IT企业一样,市场表现相对活跃,更善于把握机会,捕捉潜在商机。

布局体育金融

但房企的体育金融战略不再局限于传统体育金融,而是依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对于正在加速战略转型的互联网+和大金融的大型房企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久前,中天城投发布公告称,拟出资65438亿元设立子公司——贵阳体育金融管理有限公司,旨在推进金融创新,规范体育娱乐、竞猜游戏、彩票业务,加强体育娱乐产业创新。

从地产股“多伦股份”更名而来的跳皮,在转型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道路上似乎更为激进。

2014年初,跳皮透露,公司拟在深圳前海注册相关金融服务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服务、体育彩票等业务。

事实上,万达、恒大、绿地等地产巨头都在大力投资足球,而万达和绿地同时加紧布局大型金融集团。这两家房企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投资方向紧跟国家政策步伐。

今年年初,万达斥巨资收购了全球第二大体育经纪公司瑞士盈方体育集团。体育集团不仅代理了冬奥会全部七个项目,还掌握了冬奥会的转播权。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最大的赢家肯定是万达的掌舵人王健林。从轻资产转型战略来看,他也希望大金融战略渗透到万达所有产业。

一位地产金融家告诉记者,围绕体育产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在体育金融领域,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第三方理财、P2P平台等金融机构或类似金融机构都愿意推出相关产品,如体育门票收益权打包证券化、通过互联网平台低门槛销售等,但关键是控制成本、防范风险。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表示,许多企业都在从事体育金融,如在线体育彩票,其中一些企业销售理财产品,但由于政策限制,情况仍不乐观。

掘金京津冀

北京冬奥会前后,除了体育产业本身,基于这一理念的特色地产投资早已让各路资本蠢蠢欲动。

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来说,这无疑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徐宁宁表示,“公司将调整现有产品的开发节奏,稳步推进新土地的开发建设,未来在体育地产方面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节奏和趋势。”

除了体育地产,产业地产也成为很多地产股整合京津冀的重点区域。目前,被誉为“京津冀第一股”的华夏幸福,在北京、河北等地参与了大量一级土地开发和产业招商,被券商称为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试图在全国复制其“产业新城”模式。

京津冀的另一个“地主”无疑是荣盛的发展。截至目前,荣盛发展在河北石家庄、廊坊、秦皇岛、沧州、邯郸、唐山等6个城市均有开发项目,土地储备总量约占公司土地储备总量的25%。

荣盛发展表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实施,公司将紧跟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

除了上述“地头蛇”,万科也在这一区域积极布局物流产业地产。此前,北京万科与河北廊坊控股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宣布正式进入京津冀一体化物流地产投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