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孤山铁矿()

孤山铁矿位于当涂县南13km处,西南距马鞍山31km,西南距芜湖18km。矿区内有一条铁矿专用线与宁武铁路帽儿山站相连,相距10公里。公路交通更加便利,每天都有南京、芜湖、马鞍山、当涂等地的班车往返矿区。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属于皖南丘陵地区。矿区东北部是起伏的丘陵,西南部是一大片冲积平原,海拔8-9米。青山河从矿区西部穿过。

孤山铁矿是一座有70多年历史的老矿山。据史料记载,1912年,许在孤山创办私营富民矿业公司;1913桐城吕方租用大沽山及其附近的钓鱼山、钟山等。,并创办了振冶矿业公司。到1936 * * *年,超过50万吨的矿石被开采并销往日本。1938年9月,侵华日军踏足此地,先后掠夺了小孤山、大孤山、钓鱼岛、中山等铁矿。直到日本投降,* * *在这一带掠夺了1多万吨铁矿石。

孤山矿区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的关注。自1912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先后被德国索尔格、瑞典丁格兰、日本小林一郎、松冈健二郎、池田早苗、中野悦三等进行了调查。中国有谢、、张、等。1923年,石鼎在《北平地质调查》专刊上发表专著《中国铁矿志》,这是当时对中国铁矿的详细工作。按省分章,每章又分县。在安徽省章节中,当涂铁矿鼓山矿区的铁矿石储量和品位估算如下:

大小孤山:储量约654.38+0.9万吨,品位50%;

中山:储量300万吨左右,品位50%-55%;

钓鱼山:储量约654.38+0.2万吨。

1935年4月,谢、孙建初、程、陈凯根据调查结果,合著了《长江下游铁矿志》,这一工作发表在《地质专报》第13号上,谢等人认为,长江下游铁矿位于长江以南一带,交通便利,矿产优良。铁矿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2%,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对于鼓山矿区铁矿石的成分,调查人员已取样化验,结果如下:

中国矿床的发现史

对于孤山矿区的铁矿储量,《矿产志》也做了估算,小孤山为21.6万吨;大沽山有36万吨。

由于孤山矿区信息丰富,交通便利,日本帝国主义对这块宝地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刺探。这里的矿产资源经常被勘探。孤山矿区普查期间,采用了钻探、巷道勘探、物探等手段,进行了反复勘探,掌握了该区地形、地质、水文、交通、铁矿分布、储量、化学成分等大量信息,为掠夺孤山矿区资源做了充分准备。1945 165438+10月,国民党经济部战时生产局特派员公署派员接管日本人经营的华中矿业有限公司所属的孤山、中山等矿山,但一直未开采。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没有一个矿产开发勘探部门的人员踏足过这个地区。

由于鼓山矿区铁矿资源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发现时间长,很难考证到底是谁先发现的。其开采历史已超过70年。然而,该矿区真正彻底的铁矿资源揭示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的。从1954开始,这个地区的勘探陆续开始。

1954 10,重工业部地质局南京分局派胡成成、袁凤山等四名地质技术人员到孤山矿区进行勘察,并制定了详细的地质勘察设计。由804队组成的孤山勘探队在矿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和光山工作。到1956五月份地质勘探结束,可以肯定大孤山和小孤山有进一步勘探价值。6月,大孤山、小孤山初步勘探设计提出,4台钻机开工。6月,1957、1956孤山铁矿年度勘探总结报告提交,小孤山铁矿储量27911000吨,因未研究清楚矿床构造和水文地质,上级未批准。

孤山支队在勘查矿区的同时,派出由地质技术员林组成的测量队,在当涂至芜湖之间进行了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绘制了1∶5万的地形地质图,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当时任804队队长兼总工程师,杨、曹志勇任地质师,沈从祥、丛志华先后任孤山队队长,任技术副队长,向继喜任地质负责人。成员包括朱、王达、张广民和乔。

1957年3月,重工地质局华东分局808队接管了804队的全部工作。在该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表工作方案,同时填制了1∶1000的地形地质图,并进行了地质研究和水文地质勘探。8月,1958提出了孤山铁矿水文地质勘探专项总结报告。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证明矿区水文地质问题不严重,深部矿体可以开采。1959年初正式转入全面详查阶段。通过综合研究和少量钻探工程,证实大孤山矿体不仅与小孤山矿体相连,而且有向西北和西南发展的趋势。而且大孤山不仅有可供分离利用的贫矿,还含有许多富矿,扭转了以往西方认为大孤山矿都是贫矿、无矿的认识。1964年9月,完成全部现场施工。

安徽省当涂县孤山铁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于7月提交,1965。当时808队隶属于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南靖),队长为宋洪章,地质队长为高原,地质主任为蒋志模,报告编辑为蒋志模,主要编辑为邱传珠、张永亮。本报告的其他撰稿人有于、于、陈佐洲、王、顾奎珍、万昌普和刘乐山。当时,华东公司还派林到队协助编写地质报告。

孤山铁矿历年勘探总投资369万元,主要勘探工作量为:133钻孔,总进尺25400米;槽探4592立方米,井探58米。探明铁矿总储量1.28亿吨。全铁平均品位为43.73%。平均每吨矿石勘探成本为0.03元,勘探经济效益良好。勘查报告经冶金部储量委员会1972批准。

5月1954,16,马鞍山矿生产第一枪在鼓山矿区打响,鼓山矿正式成立为马鞍山铁厂下属车间。30年来,鼓山铁矿从一个手工开采的小矿山,建设成为集采、运、选矿、福利于一体的现代化矿山,为马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建矿35年(1988年底),* *生产铁矿石(原矿)15342600吨,装矿830万吨,精选矿727万吨,铁精矿354.8万吨。产品品种从矿山建设初期单一的原始富矿发展到今天的高炉富块矿和铁精矿。1988工业总产值22154200元,是马钢第二大原料基地,年生产能力1万吨。

孤山铁矿体主要产于辉长岩侵入体及其附近的接触带,呈穹状,长轴方向为70 NE,长1100米,短轴宽880米。矿体向四周倾斜,北部倾角一般为40°-60°;南方大约是水平的。地表裸露矿体标高75m,垂直延伸481m。分布范围0.745平方公里,主要矿体厚度10-140米,平均厚度60.6米..矿体边缘分叉并被指出。此外,火山沉积岩中还有沉积铁矿,长140米,厚40米,呈透镜状。

矿石的矿物组成较为简单,主要有赤铁矿、假晶赤铁矿、半假晶赤铁矿、磁铁矿、钼铅矿、镜铁矿、褐铁矿等。,前四个占优势。矿石的自然类型有:致密赤铁矿、磁铁矿、角砾状赤铁矿、网状脉状赤铁矿、磁铁矿、浸染状赤铁矿和磁铁矿。伴生有益成分五氧化二钒的含量为0.11%,与铁含量呈同样的波动关系。有害杂质硫的一般含量在0.05%左右,平均含量为0.38%。

矿体围岩蚀变包括高岭土、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潘庆、硅化和角页岩。高岭石化主要发育在矿山附近的辉长岩中,其蚀变程度随距矿体的距离由弱变强,主要是因为斜长石被高岭石取代,保存了斜长石的残余形态;碳化主要出现在靠近矿体的高岭土化辉长岩的外缘;硅化和角页岩主要见于矿山附近的页岩和石灰岩中,其次见于侵入接触带的页岩和石灰岩中。蚀变强度不同,次生应时微晶变成细粒取代石灰岩和页岩。

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该区主要矿体可能属于岩浆期后中(高)热液矿床,出现在火山岩中的矿体也可能属于火山喷发沉积矿床。有人认为属于宁武斑岩铁矿或矿浆铁矿。

300米以下浅部矿体的勘探程度能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需要,但西北端300米以下矿体仍缺乏工程控制。根据矿区构造及成矿特征,可在矿区南部进一步寻找同类型热液矿床;同时注意在孤山周边火山岩分布区寻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