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企高薪留不住大学生?你怎么想呢?

一开始我是怀疑高薪国企留不住大学生的。毕竟现在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来说,如果工资高的话,应该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其实这个问题和问答中的另一个问题很像:“为什么企业涨工资后留不住人才?”哈哈,我是这么认为的:高薪国企留不住有梦想有能力有追求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说?

国企在招聘大学生时,首先会把学习成绩、专业课成绩、是否出自名校作为重要考察标准。尤其是参加校园招聘时,国企通常会很快录用专业知识扎实的毕业生。所以国企招的大学生一般素质高,能力强,定位很明确。另一方面,国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体现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小城市或农村的毕业生,想去大城市发展,加入国企也能解决户口问题。所以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选择国企一般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有时候专业能力在国企作用不大;关系协调在国企有一定空间;国企文化喜欢服从,创新速度慢。当然工资稳定,福利不错,但是职业发展空间不大。所以非常不适合大学生。有个笑话说,要想成为体制内的领导干部,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自己要做到;第二,有人说你可以;第三,说你能行的人一定要做到。虽然是个笑话,但至少体现了在国企这样的体制内工作,除了个人能力,还要看关系和背景。这也是有些人跳出体制找工作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企业相比,国企拥有丰富的资金、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虽然要自负盈亏,但相比一般的私企,经营压力自然小很多,发展也顺利。国企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的。日常操作中,审批流程相当长,一些高风险项目审批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很常见。领导们特别谨慎,因为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谁也担不起。所以领导有时候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实施一个项目。有些项目虽然潜力很大,但也会因为领导“暂时不考虑”而放弃。在国企,一旦升职,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被降职或辞退。很多人往上走,但是不愿意承担太多责任的不作为现象确实存在。国企里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导致下面人硬推项目,而领导有一票否决权,个人工作无法客观评价。长此以往,个人成就感低,个人成长慢。

另外,剔除关系户,在国企的晋升基本都是靠资历,也就是说,即使你工作能力过硬,内部晋升还是慢。同时因为国有资产,内部工资水平有限,中高层员工还是很可观的,但是底层员工的待遇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体面的水平,绝对不会饿死,甚至可以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但是如果想买房什么的,就别想了。想升到中层,没有内在关系,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沉淀。

1,慢,而且几乎没人愿意快。在国企待过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不管想做什么都很慢。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真正立项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很可能在项目获得批准时,这个机会已经过去了。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领导太多,导致审批流程漫长复杂。另一种是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只要可以,一定会用“拖延战术”。这对于想快速成长,想在职场有所成就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2.人际关系复杂,累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员工在国企包括事业单位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国企,你可以没有能力,没有冒险精神,没有创新意识,甚至在工作中没有责任感。但要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得到领导的赏识,就必须善解人意,有眼光。只要你让领导高兴,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并不是说懂得如何做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对的,但如果以此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会误导年轻人,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试想,在一个公司里,员工每天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做出一些有价值的创新等等。,而是今天怎么表扬领导和同事,领导今天是不是对我不满意,中午陪领导吃饭说什么。有多少人能长期忍受这种琐碎的头疼事?而且目前大部分年轻人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这种国企文化氛围显然不受年轻人欢迎。

3、一定要和身边的人保持一致,不能挑剔。在国企,能力强不仅是优势,有时候还可能成为被大家孤立的理由。一位在大型医药国企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公司的一款药,按地区在全国四个地区销售,三个地区业绩相差无几,只有一个地区遥遥领先。大家觉得这个区域的负责人做得这么好,应该升职加薪,这是有道理的。结果没想到年会结束后,区域经理就走了。原因竟然是领导和其他三个大区的经理觉得这个人太挑剔,不懂中庸和合。既然其他三个区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表现,那就让表现最好的区域和其他三个区域保持一致就好,这样看起来就和谐了。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的时候我也不敢相信,但是当我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接触到越来越多在国企工作的朋友,我发现这是国企非常普遍的现象。试想,这样一种不鼓励上进、努力进取的企业文化,如何赢得成就动机强烈的大学生的心?

国企给应届毕业生工资低?什么吸引人?好不容易通过校园招聘进了一家国企,工资条下来后才发现工资那么少,国企实习期还很长。这么低的工资,这么长的等待时间,是什么能吸引人去这么累的岗位工作?以下几点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考。

1.为什么国企给应届毕业生的工资这么低?工资低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刚好在实习期工作,见习工资只有这一点点,大概2000-3000。但是完全不用担心钱不够花。单位会给外籍员工提供宿舍,本地人回家住。国企一般都有食堂,每天吃饭大概要10-15元。除工资待遇较低外,其他补贴和福利待遇在试用期内与其他员工相同。我一个月花的钱很少,也就是说包括福利在内,国企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2.不怕低工资吸引人吗?首先说实话,国企从来不怕招不到人。据了解,某国企的入职门槛只是符合专业要求的大学生,但最终还是211院校的研究生。第二,成为国企实习生没问题。不存在让你做几个月免费劳动然后不要你的情况。当然,只要不死在工作上。第三,国企一直被相对稳定的工作,更好的福利,更规范的制度(员工休假,薪酬制度,五险一金)所吸引。要想爬上去,跟稳不稳没关系,另当别论。当然,国企的平台也比别人优越。

3.这么长时间的实习目的是什么?很多国企要求本科毕业生有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期。我相信这个实习期是他们自己在签三方协议的时候已经考虑过的。毕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要在这段时间培养你观察你,你也要确认这里是否适合你。

在父母眼里,一份稳定、有条理的工作,对于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来说,都是不错的工作。稳定意味着你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承担更少的风险,但也意味着你会错过更多的成长机会——况且国企的工作也不一定永远稳定。改革年年进行,拒绝变革的人终将被时代淘汰。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劳动,意味着很难在工作中学习,在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国企留不住大学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晋升渠道很窄。有些人除了挣钱,更在乎晋升空间和社会地位,而国企的晋升周期很长。一个毕业生通常要工作近10年才能获得一个很大的晋升机会,远不如一些外企和私企来得快。国企的晋升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综上所述,对于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国企的氛围确实不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