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高考失利,多次失业,却以81亿的身家成为河北首富。为什么?
他曾经说过一句傲慢放肆的名言:
“如果你把我剥得身无分文,丢在沙漠中央,只要有骆驼经过,我就能重建整个王朝。”
创业30年后,洛克菲勒被美国人誉为“看到上帝秘密的人”。
100年后,中国历史名城廊坊诞生了一位创业大亨。
虽然没有什么名言,但他在中国金融界享有30年“能源大亨”的美誉。
他的万亿财富资源在国内仅次于国家电网。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行业先锋。
仅2021一年,他的公司年营收就达到1650亿元。
平均每天占5亿。
更神奇的是,他虽然已经这么有钱了,却不觉得自己有多有钱。
他说,当他的能源管道可以铺设,他每分钟都在赚钱时,生活才是真正安全的。
这个大亨就是河北首富:王玉锁。
将“胆大妄为”二字实践到极致的另类富豪。
他参加过三次高考,但都失败了。而且他经常遭受失业之苦。
王玉锁的财富野心,就像他脑门上的褶皱,是由焦虑和面子撑起的。
大胆是他为自己的脸找到的“解药”,也是滋养生命的性格。
而这一切的起源只有三个字。
那就是:不服气。
炸到家
王玉锁的出生地,有两个版本。
首先,他于1964年3月出生于河北廊坊方胜镇。
另一方面,他出生于1964年某月河北霸州某镇。
比较可信的公开信息基本是前者。
河北廊坊,虽小,却是一座妥妥的历史名城。
战国时期,七侠之一的燕国就封在这里。
汉唐的幽州,明清的顺天府,民国的京兆区等等。
提到的具体下属地方也是廊坊。
由于地处天津与北京交界处的中部,廊坊被称为“镶嵌在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历代以来,这里都是商贾云集的重镇,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王玉锁出生的时候,他出生的小镇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可惜王玉锁赶上了那个特殊的时代。
小学时,王玉锁的班上有30名学生。
他连续八年排在倒数第三。
八年来,王玉锁的父母压力特别大。
因为有这样一个渣子,他的名声真的很丑。
初中毕业的时候,为了开导儿子,让他给家里挣点面子。
王玉锁的父亲想到了一个奇招:去庙里给菩萨烧高香。
烧香的地方是龙泉寺,离家13km的著名禅宗道场。
神奇的是,我不知道是菩萨真的出现了,还是王玉锁真的开悟了。
被高香烧过,进了高中的王玉锁,居然主动开始读书了。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拖欠8年的学习账怎么补?
1983年,19岁的王玉锁高考失利。
1984,复读一年后重考,王玉锁落入孙山。
1985年,他再次重考一年,第三次参加考试,但王玉锁依然榜上无名。
就这样,他高考失败了三次。
我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过不了这座独木桥。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高考像一个克星,扼杀了王玉锁父母的成才雄心。
王玉锁呢?
他没有沮丧,也不自责,而是傲慢地怀疑庙里的菩萨:
为什么收银香跪拜不给人面子?
父亲得知此事后,气得骂他胆大包天。他怎么会怀疑菩萨呢?
王玉锁很不服气:我考试总是不及格。崇拜它有什么用?
21岁的时候,王玉锁扔掉了所有的课本,走上街头,开始到处找工作。
考试不及格伤了他的元气,刺痛了他的脸。
他想向父母证明自己:我真的不在乎。
至死方休
1985年9月,王玉锁看到一个外国人在卖哮喘喷雾剂。
他上前问了一系列问题,知道了货物的位置。
于是,王玉锁向父亲借钱卖哮喘喷雾设备。
哮喘器械属于医疗器械,需要一些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卖。
王玉锁没上过一天医学院,什么都不懂。他父亲担心他会因为不懂而杀人。
结果,王玉锁不服气地回敬: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你害怕什么?
善良被儿子当成了驴肝肺,于是父亲给王玉锁下了一个绝妙的诊断:
儿子病了,患有妄想症。
没有经验,没有专业知识,也不听父母的苦口婆心。
王玉锁用从家里借来的两万块钱东拼西凑试图倒卖哮喘设备,很快就以血本无归告终。
结果被贴上了“万元债务人”的标签。
为了找回自己的尊严,王玉锁对嘲笑自己的人猛烈回击:
不就是赚几块钱吗?如果你能赚到,我就发财了,走着瞧吧。
1986年初,作为京津走廊的明珠,我的家乡爆发了个体户创业潮。
王玉锁于是顺势而为,重新创业。
然而恶的是,无论是卖瓜子还是卖啤酒,还是卖马甲塑料日用品。
勤勤恳恳在五六个行业里折腾了半年,王玉锁却卖什么赔什么,倒什么黄什么。
以至于把店铺租给他的房东最终放弃租给他。
我们做什么呢
1986年秋天,父亲实在受不了王玉锁的损失,就让王玉锁找了一份塑料制品厂的工作。
结果,更险恶的事情发生了:
工厂倒闭时,王玉锁刚刚工作了三个月。
1987年,在家里过了几天郁闷的春节,不甘失败的王玉锁央求父母借1000元包车运输。
结果,更险恶的事情又发生了:
不到半年,运输公司老板携款潜逃。
这一年,王玉锁23岁。他第一次被命运戏弄,几乎抑郁。
卖你想要的,倒你想要的。
这张脸真的只有这辈子丢人吗?
王玉锁真的不服。
他不相信邪恶,更不相信邪恶的事情会继续发生。
古语有云,水是商人的彩门,是富户的门。
跟着这个,王玉锁带着自己的郁闷去了河边,漫无目的的游荡。
结果这次拜访真的把帮助他改变人生的贵人都带了出来。
不接受自己的命运
1987年7月,王玉锁在他的家乡仲婷河畔游荡。
一天下午,有人掉进了仲婷河里。
围观群众一边呼救,一边寻找水性好的人。
王玉锁从小在水边玩耍,水性很好。
听到呼救声后,他冲到出事的河边。他什么也没想,一头扎进河里救人。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玉锁竭尽全力将溺水者安全送上了岸。
直到对方明确睁开眼睛,确认没事,王玉锁才拧着湿漉漉的睡衣,安全离开。
两个月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1987年9月,王玉锁只带着100元现金去天津碰碰运气。
一天下午,王玉锁在街边大排档吃饭时,偶然遇到有人给餐馆老板送液化气罐。
出于好奇,晚饭后,王玉锁借着摊位问老板用液化气做饭的事。
正好忙,老板好心跟他说了用液化气做饭的事,还热情地把他领到液化气罐前给他看。
临走前,老板还告诉王玉锁买液化气的具体地点:沧州任丘永丰路液化气站。
离开餐厅,有着奇特脑回路的王玉锁迅速变成了两样东西:
买了去任丘的夜班车,连夜赶到。
然后按照打听到的地址,转了一圈,找到了永丰路上的液化气站。
之后,王玉锁的好运来了。
这个液化气站的经理就是三个月前王玉锁在仲婷河边救起的溺水男子。
俗话说,人在滴水之时,会以一个春天来回报对方。
从水中被救上来后,经理一直在等待机会寻找救援者。
没想到,救人者以这样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意外出现。
出于感激,经理在了解到去液化气站的目的后,以极低的成本送给王玉锁10罐液化气和10灶具。
善有善报,王玉锁一路丢了命,终于迎来了反转。
为了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玉锁又做了两件事。
一方面是和经理约定,如果液化气的销售能成功,以后他会来进货。
另一件事是下定决心去70多公里外的表哥家。
因为她家在廊坊开小卖部,可以卖货。
想好了,王玉锁在当地租了一辆自行车。
然后拉了10罐液化气,去了目的地。
到了表姐家,王玉锁向表姐说明了来意,借了食堂。
然后,在商店门口,他挂了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他自己的销售广告:
240元一套燃气灶具,买灶具送10罐燃气。
想买的话先注册交钱,一个月内提货送气。
消息一出,第一批抱着试试看态度的人陆续来到食堂报名。
短短三天,王玉锁提前卖出24套灶具,收款5760元。
七天后,王玉锁完成了这个订单的发货。
之后,王玉锁卖灶具、送液化气不作弊的消息在邻里间传开。
在表哥家附近,来食堂挂号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月后,王玉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4560元。
借助任丘液化气站经理的便利和表哥食堂的知名度。
他第一时间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捋了半天额头上的皱纹。
然后匆匆赶回家,一口气还清了2万元欠款,彻底摘掉了头上“负债万元户”的标签。
老人说,男人的自信都是钱给的。
恢复了尊严的王玉锁第一次在自己家门口把握住了这句话的分量。
这一年,王玉锁23岁。
他非常肯定地决定,他自己的收入很可能是在煤气用具上。
所以,他想大干一场,快速致富。
第一个家
借助任丘液化气站经理的便利和表哥食堂的知名度。
按计划采购价格,销售市场价格。
在这个差价的加持下,王玉锁很快在1988年末赚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净利润65438+万元。
利用关系倒卖液化气的甜头,王玉锁理解得很深。
为了赚得更多,他习惯了胆大妄为,萌发了自己开液化气站的想法。
但在当时,液化石油气作为新兴的公共企业,没有私人经营的先例,需要个人经营液化石油气站。
于是,王玉锁找到任丘液化气站经理,希望他能帮他搞定这个电话。
俗话说,送佛西天,报恩到底。
经过一番努力,经理任秋帮助王玉锁真正完成了开液化气站的所有手续。
1989年春,王玉锁经营的第一家液化气站在廊坊市龙河郊区正式开业。
1992年初,自营液化气站三年,王玉锁已经积累了近百万的资产。
今年国家出台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允许零散气井对外合作开发。
这就是那个允许天然气私有的时代的红利差距。如果它赶上了,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和巨大的财富。
嗅到这个商机的王玉锁不敢怠慢。
他三寸不烂之舌,向分管领导打听合作开发的条件和具体合作情况。
这次任丘经理帮了他大忙。
他介绍了王玉锁,认识了当时一个采油厂的厂长,拿下了三个天然气井开发合作项目。
为了完成项目合作,王玉锁今年连续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今年年底成立自己的公司。
另一个是成立自己的输气管道工程队。
两件事相继完成后,王玉锁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关头。
1993年中期,廊坊建立开发区,修建第一条巴渝线到重庆的输气管道。
这是一个开发天然气的关键项目。有机会参与,就有机会挤进天然气行业。
商业嗅觉敏锐的王玉锁当然不愿意错过。
他拿着报纸上刊登的相关报道和家里所有的储蓄卡,赶到廊坊开发区管理处,找到主管领导。
但不巧的是,领导那天一整天都在开会,没时间和王玉锁说话。
于是,王玉锁拿出死耗子不感冒的耐心,蹲在领导家门口一天不吃不喝。
快半夜23点的时候,领导们开完会终于下班了。
王玉锁被采访了五分钟。
三天后,王玉锁以民营企业身份经营天然气的申请获批。
今年8月,廊坊天然气项目点火成功后,王玉锁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挤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民营企业。
次年,王玉锁成功拿下廊坊市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
1994项目建成后,廊坊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城市。
今年年底,三次高考落榜的王玉锁以创业者的身份,前往清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65438到0995,王玉锁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公司管理,成立子公司涉足房地产。
从65438到0996,他创立了新的子公司,涉足太阳能的开发。
从65438到0997,王玉锁整合了旗下所有子公司,成立了集团公司,开始围绕天然气进行各个领域的经营。
1998期间,国家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要求在9个省市铺设城市燃气管道。
嗅到时代红利的王玉锁,胆大妄为的旧病复发,有了新的更大的野心。
发展
65438-0998,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
为了拿下油气井合作项目,王玉锁带领公司核心团队,赶赴新疆项目分公司坐等。
三个月后,他如愿打了两口气井。
然后沿着项目管道,他很快在相应的省份设立了8家分公司,逐一拿下了那些省份的城市燃气经营权。
2001,王宇锁公司在香港上市。
2003年,王玉锁拥有15省份50多个城市的燃气经营权,为全国210000多户居民提供燃气服务。
他的个人身价达到18亿元,在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27位。
这一年,王玉锁39岁,他用自己的胆大妄为,帮助自己的生活真正变得富有。
中国企业家圈子里,开始有了他的面孔。
2003年底,一直在商界混的王玉锁突然忐忑起来。
站在巨大财富的顶端,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公司,跟不上了,只是站在了整个产业链的中间。
向上,他没有自己的技术,只有30年的经营权。
向下,他没有自己的产品,只能做中间商赚差价。
如果未来有一天,手里的经营权没了,财富王国如何延续?
这种忐忑不安的分析,把王玉锁吓出一身冷汗。
我们做什么呢
深思熟虑后,老谋深算的王玉锁将自己的焦虑化为三个问题,抛给了公司高层和员工。
这就是著名的王玉锁的三问:
10年后我们卖什么?
20年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
30年后我们会做什么?
王玉锁的目的是劝人改变主意。
从25亿的收入中拿出21亿的冒险手稿用于科研和自建产品研发院。
知道了他的根本目的,公司一夜之间引起轩然大波。
2004年春节过后,王玉锁收到了公司员工的一封信:
大意是劝王玉锁不要大喜过望,随意冒险。
王玉锁随后借机在全公司召开民主生活会,公开说明自己的初衷。
会议的结果是批准并资助了R&D学院的建设。
2005年,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王玉锁不安分的布局,赶上了国家和时代的红利。
他的公司被批准建立一个国家能源实验室。
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王玉锁的集团公司,靠着提前建立的产品研发,勉强活了下来。
危机过后,王玉锁从金融风暴中看到了科技产品的巨大优势。
因此,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他从社会上招募科研精英,进入自己的研发院,精心构建泛能源技术体系网络。
2011年,这个系统的建设告一段落,它为公司创造了近3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五年后,2013这个系统成功搭建,王玉锁的能源淘宝平台开始全球布局。
王玉锁也从气王一跃成为世界能源大亨的快车道。
他的脸,全世界,有一个名字。
2018 165438+10月,由王玉锁公司牵头的第一个全能实验项目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竣工。
这是国内首个依托能源信息运营管理电力、水力、燃气、空调、计量五大系统能源服务的大型机场。
项目成功后,这一模式迅速被复制到国内外类似市场。
2019年,王宇锁公司在“全球最具价值公共事业品牌50强”榜单中排名第29位。
2020年,王玉锁名下四家上市公司总营收将达到1,61.3亿元。
公司综合市值达到654.38+0886亿,成为河北首富。
2021年,57岁的王玉锁被河北新首富超越,但身价仍高达81亿元。
乐章结尾部
2022年,王玉锁58岁。
他曾经说过,在未来的数字化建筑中,能源的供应和输出将会发展成这样一个场景:
做饭、洗澡、取暖、旅行、骑行和飞行。......
哪里有能量流通,哪里就有能量转换,有能量转换就会有交易。
而只有一件事让一切成为可能。
这就是大数据。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说,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数据成为新时代最稀缺的“新石油”。
王玉锁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借助科研掌握了能源领域的这种“新石油”。
作为吃时代红利的财富帝国创始人,王玉锁前半生一直在挣面子。
为此,他甚至坦承自己喜欢“胆大妄为”这种病。
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长生不老。
后半辈子,他要的脸都有了,王玉锁开始赚另一个东西:脸后面的里子。
大胆是个贬义词,空手套白狼也是。
令人称奇的是,王玉锁居然把两者结合起来,变成了自己人生的褒义词。
为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回复文章找吧。
所以,从这里逆势思维,想变得有钱,有点偏执和野心,真的未必是坏事。
生活中没有统一的活法。最合适的活法,就是敢于带着自己的偏见,保持本性不变,合法地达到目的。
作者:朱晓畅&;一个小小的新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