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的故乡在哪里?

平顶山市石龙区是一座新型资源型工业城市。1998 2月18正式成立。总面积37.9平方公里,总人口65438+万。周围是庐山和宝丰县。她西依伏牛,东依交趾,北依汝观遗址,南依石门;207国道穿境而过,铁路专用线四通八达,公路网绿意交织。历史上繁华的“万罗古道”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清末的义军首领白朗更是赋予了因煤而繁荣的人文景观更多的灵性,被称为“白朗故里,煤海故里”。

石龙区矿产丰富,拥有12种矿产,原煤33亿吨,含煤面积28平方公里,石灰石4.5亿吨,花岗岩2400万吨,玄武岩4000万吨,粘土矿物6000多万吨,年产优质机焦200万吨,煤焦油654.38+万吨,富余煤气2.66万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这个以煤炭为主的区域经济拓宽了发展空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这个曾经的“黑三角”变成了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体,煤炭、纺织、化工、建材以及环境优美的“金三角”。2006年,石龙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城市和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目前,石龙区正以“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向省级林业生态区迈进。

平顶山市石龙区1998前“路不平,灯不明,一路通全境;地变黑,天变灰,缺水少绿苦。”全区没有一家规模以上企业,乡镇煤矿是唯一的经济支柱,百万吨煤死亡率达到113,被称为“黑三角”!

自1998以来,石龙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变了,企业规模变了,生产安全变了,城市面貌变了,人民生活变了。2006年财政收入达654.38+0.65亿元,荣获全省省级卫生先进城市、平安建设先进县等称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煤乡社区的改造变大了。

平顶山市石龙区因煤而兴,因煤而立,原煤储量3.3亿吨,是平顶山市三大煤田之一。1998之前,由于乡镇煤矿的非连续开采,无证矿、独眼井、一证多井比比皆是,各种事故也频繁发生。

“安全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1998以来,石龙区委、区政府重拳整治矿井,全面取缔无证矿、独眼井和危害国有大矿安全生产的矿井,整合现有煤炭资源,全区矿业秩序明显好转,戴上了全国“安全模范区”的花环。

然而,石龙区仍然没有走出“煤矿经济”的怪圈。全区95%的财政收入来自乡镇煤矿,最高的2002年财政收入只有1846万元。

2003年,石龙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确立了“安全、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拉伸—转移—发展”的战略思路,率先引导部分煤矿矿主下井发展产业,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尤氏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互动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石龙区,昌茂纺织建成,高星建材破土动工,岳红焦化、宏建煤点火投产,宝源、聚源、东信等一批近亿元外资跟进,打破了石龙区地面企业长期以来的困难局面。

2004年以来,石龙区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利用燃气资源变废为宝,向“生态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区焦化企业以建设“焦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设立了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熄灭了“天灯”,将年产2.63亿立方米的废气进行浓缩,从中提取粗苯、硫酸铵等物质,制成肥料,并将净化后的气体用于发电、供暖和民用、企业用能,仅此一项每年可创造价值6543.8+0.5亿元。